笔趣阁>军事历史>草原特种兵>第四十二章 引蛇出洞

窝阔台汗二年(1230年)冬11月卫州城下

又两名爆破手被卫州守军密集的箭雨射成了刺猬,倒在离城门不到50步的地方,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在炮兵阵地后面的指挥所,蒙哥王子恼怒的把望远镜摔在地上,玻璃镜片摔的粉碎,四处飞溅。他转过头对着炮兵参谋大声咆哮:“我告诉过你高度参数是5575!乌其恩为什么要调低炮口!敌军的弓箭手紧贴着城墙内侧,你弹道弧线这么小,怎么能杀伤他们,怎么掩护爆破手冲到城门下?!”

蒙哥王爷已经23岁了,现在已经全面接管了特种兵空勤部队和炮兵部队。但是他的心时刻不得安宁,他知道这是因为他的身份,而不是他的能力。在特种部队,每个人都是兵王,靠身份获得军中地位是高傲的黄金家族无法忍受的。

师父巴根台巴特尔13岁就阵斩大将了,父亲拖雷大诺颜15岁就攻城拔寨,所向无敌。可是自己已经23岁了,掌握着天下最强大的特种兵,却还没有攻克过一座城池,擒斩过一员敌将,这怎么说的过去。

7月下旬,蒙古大汗窝阔台到达大同,决定先收复河东两路,形成大军威逼黄河北岸,伺机渡河攻汴梁的态势。

金军见蒙古势大,稍作抵抗就主动撤离了河东北路的太原府和河东南路的平阳府,蒙军兵进潞州。形势本来一片大好,谁也想不到,金国河朔统将恒山公武仙亲率大军从卫州出发,翻越太行山古道,兵临潞州城下。武仙竟然主动攻击蒙古军队!

塔思国王亲率原孛鲁国王部下华北蒙军主力,驰援潞州,两军在潞州城下一番厮杀,形成对峙。更想不到的事儿发生了,金国潼关行省守将依剌蒲阿亲率大军星夜驰援潞州,出现在了蒙军背后,依剌蒲阿夜袭塔思国王大营,蒙军大败退去。武仙趁势猛攻潞州,蒙古潞州守将任存战死。

坐镇太原的窝阔台大汗立即就意识到潞州的重要,它控制着东进河朔,南进洛阳的要道,蒙古岂能丢弃。他立即命令野里只吉歹万户支援塔思国王,会合塔思国王之后,蒙军反攻潞州。依剌蒲阿退往河中府,武仙退往太行山东面的卫州,蒙军收复了潞州。

巴根台深恨武仙,他的至交好友蒙古大将史天倪就死在武仙手中。他反复向大诺颜拖雷进言,不消灭武仙,潞州就始终不会安全,蒙古大军南下洛阳的道路就始终面临着侧翼威胁,必须要进军卫州,彻底消灭武仙。

大诺颜反复思考,同意了巴根台的要求,并且派蒙哥王子率领部分特种部队支援塔思国王攻击卫州。但是他驳回了巴根台派3个炮兵连给蒙哥的建议,只给了他一个炮兵连加一个炮兵排,总共10门迫击炮。此时,特种部队手里只有5个炮兵连,没有达到预定的10个炮兵连的要求。

窝阔台大汗看的很远,他的意图根本就不是小小的卫州。因为第一次潞州之战,潼关守将依剌蒲阿亲率10万大军支援武仙,说明金军还是很有协同作战的能力的。如果蒙军攻克卫州,金国将失去黄河北岸最重要的立足点,这很可能会迫使潼关守军再次东援卫州。

这样,潼关及其附近的小关、蓝关的兵力就会薄弱,这就是进攻潼关的最好时机。此时蒙古在关中部队已经有了速不台部、刘黑马部、漠南乃蛮部按竺尔、失吉忽秃忽部、土薛部、夔曲捏部、萧札剌部共6万余人。如果此时趁潼关兵力薄弱发动猛攻,那么潼关就有可能被攻克。如果蒙古大军突破潼关,直入河南,汴梁无险可守,金国的国运就到头了。

因此,实际上卫州会战是个牵制性的战场,就是为了引出潼关守军。大诺颜不能把宝贵的大炮给蒙哥,却给了速不台2个半连的炮兵,希望在潼关守军薄弱的时候用强大炮火轰开潼关的大门。

所以,卫州攻克与否并不是至关重要的,重要的是能不能把潼关守军吸引出来,为关中部队攻克潼关创造战机。

但是蒙哥不那么想,他认为这是长生天恩赐给他的机会,一座坚城,一个河朔都元帅,金国公爵,这难道不是他人生路上第一个光荣么?而且这个武仙纵横河朔20年,猛如虎,狡如兔,是巴根台师父的大仇人。把这个人擒住交给呕心沥血培养自己的老师,那将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啊。

卫州背靠黄河北岸,后援可以源源不绝,这使它没有后顾之忧。其它三面地形开阔,对攻击的一方当然有利于兵力的展开。但是对于防守的一方同样射界开阔,有利于城头弓弩部队远程武器发挥威力。

金国已经调整了河朔诸军的指挥机关,将河朔行省合并到恒山公府,由武仙统一指挥河朔地区的8万金军部队。武仙兵力雄厚,早就开始布置他的防御体系。

他沿着卫州以北,以西修筑了一系列的堡寨,相隔在1-2里之间。兵力不多,但是非常坚固。在这些堡寨上面,武仙架设了大量八牛弩和神臂弩,一旦蒙军攻击这些堡寨,就会被远程交叉火力洗礼一个遍。即使敌军冲到寨墙下,大批训练有素的弓箭手也会给敌人造成可怕的伤亡。

而一旦金军从潼关-洛阳方向来援,几天时间就到卫州城下,城下敌军将遭到两面夹击。经过近2年的苦心经营,卫州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城池,更是一个方圆近百里,坞堡纵横,可以相互支援,并且无法围困的堡垒群。这也是他立足乱世最大的根本,是他的老巢。

9月中旬,大诺颜拖雷命令汉军史天泽部2万8千


状态提示:第四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