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生之飞将之子>第二百五十四章:吕布战三将

在天下争霸的局势中,刘备提前退缩,孙策也没捞到多少便宜,天下英雄谁敌手?吕曹!尤其兖、豫、徐三州,曹操的家当全都被吕布撸了去,若非夏侯及时渡河驰援北海,恐怕青州也不能保全。

如今毛守北海,夏侯守齐国,吕虔在济北,八万士卒如同一堵墙挡住了郭嘉的步伐。即便郭嘉算无遗策,马超、赵云身先士卒,也没办法短时间内更进一步。一年时间打到这个地步,郭嘉自己都觉得很有成就感,考虑到将士疲惫,郭嘉最终决定撤兵。太史慈已经来到徐州,但琅琊、兰陵乃要塞之地,还得大将镇守,郭嘉思前想后终于想到一个合适的人高览。

自投靠吕布之后,高览一直跟着陈宫,到现在已经两年半了,他的忠心不需要考量,而作为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览的能力也毋庸置疑,于是郭嘉书信陈宫,提出他的建议。二十日以后,郭嘉退到兰陵,高览也快马加鞭地赶来,将公务交接之后,郭嘉与马超、赵云离开,将一众将领与三万士卒全部交给高览,对他的信任连高览自己都感到惊讶!

荀以三万守军坚守陈留一年,终于等到陈宫撤兵,曹仁、曹洪也回到濮阳,表面上来看,陈宫没有争得须臾之地,但若没有陈宫掣肘荀,郭嘉岂能轻易拿下徐州进攻青州?四月,陈宫退兵虎牢关,令刘何在封丘驻兵一万,互为犄角!四月底,郭嘉、吕霖两队同时回到虎牢关,豫州留下三万兵马,张辽、张分别守寿春、阳阜。

南方一片欢声笑语,但吕布在并州却颇为尴尬,因为他与袁熙联手,依然未能攻下常山,臧霸与夏侯渊也在上党僵持不下,曹操还与公孙康勾搭在一起,一举灭了单经与邹丹两万卒!听到陈宫传来的频频捷报,吕布又喜又气,喜的是郭嘉与吕霖端了曹操老巢,气的是这么多功劳没有一件与他有关,陈宫还劝他回京!吕布当然不乐意了,回京以后lùn_gōng行赏,你们都有功可赏,我这个做主公的却劳而无功!

正在吕布纠结之时,从京都传来一封信,吕布展开书信,乃是贾诩所写,信中写道:将军奉天子之命讨伐不臣,先北克鲜卑十万大军,再平并州千里之地,牵制曹操十万大军,助公台、奉孝、兴泽平定中原之地,此乃万世难表之大功!今将士多疲惫,需休养生息囤积粮草,二都百姓为大将军欢声载道,公台、奉孝与兴泽亦在河内翘首以盼,愿大将军早日归来lùn_gōng行赏!

吕布瞬间就乐了,还是文和说的真有道理,若非本将牵制曹操十万大军,他们岂能轻易拿下中原三州?同样的话从不同人口里说出来,效果真的不一样,但吕布明白,陈宫只不过不擅委婉,对他还是忠心耿耿地。

五月初,吕布启程回京,留下臧霸守晋阳,田楷、严纲守上党,袁熙守雁门。进入流感病毒高发季节,郭嘉理所当然地染上风寒,提前被送回京都,陈宫与吕霖前往阳阿迎接吕布,虎牢关交给马超、赵云二人驻守,有他二人在,哪怕曹操再有什么想法,也得遏制冲动!

曹操虽然失了中原三州,却得到了河北,平定冀州之后,又联合公孙康平定幽州,青州也有重兵把守,再加上根基深厚的兖州,曹操也坐拥四州,有了一个稳定地大后方,吕布再想图谋河北,恐怕不是随意一战便能取胜的!

此时邺城忙碌不已,曹操已经没有空闲搭理什么虎牢关,因为邺城里死了人!死的人不是曹操的儿子,而是曹操的重量级谋士荀攸!曹洪已经送荀已经赶到邺城,曹操吩咐曹仁守濮阳,于禁守燕县!准备好荀攸地丧礼,曹操又找到荀商议河北的局势。荀也赞同固守根基另待时机的决定,只不过沉溺于丧侄之痛,没有多说什么!

当天下午,陈拄着拐杖来找曹操,曹操虽然对陈丢掉徐州之事耿耿于怀,却还是耐着性子请他入内,语气也颇为恭敬:“先生行动不便,若有吩咐通知即可,何必亲自跑一趟?”

“老朽若…若不…亲自来一趟,恐怕有生之年再也…咳咳…再也见不到主公啦!”

“先生何出此言?”曹操眉头微皱,依旧和颜悦色道:“如今河北稳定,只要先生保重身体,随时都能来府上赐教!”

“河北稳定?”陈脸色非常不好,愠怒道:“曹公此生之愿乃是平定河北,偏安一隅么?”

“自然不是!”曹操这才明白陈不是来串门的,立即正襟危坐,拱手请教道:“先生有何见教,请先生不吝赐教!”

“吕布平定西北蛮夷,名盛于天下,兵众于诸侯,又有西凉、并州之良马,益州、二都之粮仓,贤能为之用,才子慕其名,连清河崔氏、京兆杨氏、颍川陈氏都欣然向往,主公以河北之地,能胜否?”

“不能!”这家伙跑过来肯定不是打击人的,曹操拱手道:“请先生指教!”

“吕布之名如日中天,吕布之武勇绝天下,若…咳咳…若不除吕布,主公何以南下西张?咳咳…吕布子吕…吕霖诡诈,又有陈宫、郭嘉辅佐,假以时日…必…必当超越其父,曹公不及早图…咳咳…图之,莫非还要等吕布百年之后,吕霖继承大位继续与主公相对?”

“先生所言极是,但我军征战多年,如今需要养精蓄锐,修养身息!”

“吕布大军亦征战多年,急需休养生息,但休养乃偏安之策,非进取之道也!”

“先生教诲如醍醐灌顶!”如今吕布地广人多势力大,一味固守绝对不可能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四章:吕布战三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