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天启录>第七十七章 澎湖列岛之战 五 戚金接

戚金接下来安排作战计划,首先是第一、二分舰队从东南部发动强攻,第三份舰队的于化龙堵住西北部的航道出口,至于其他地方,由于决定是在落潮的时候发起进攻,别的地方大船根本出不去,侦察船配手摇机枪可以堵住。现在是午十点左右,马出发的话,正好赶下午五点发起进攻,几个人对了一下怀表,立刻分头行动。

先说戚金率领的主力两个分舰队,利用渔民老汉的经验,迅速抵达到攻击的位置,十几艘军舰分四列队形依次排开,从东南部悄悄抵近荷兰人的舰队。现在荷兰舰队的指挥官雷尔生少将正在生闷气,前出的范加尔舰队快一天了还没有任何消息,另外的两艘军舰竟然为了追两个女人私自出海,看起来部队真该整顿了,不然的话接下来真没法打仗了。

下午五点整,正出完下午操的荷兰士兵们,还没有来得及休息,戚金率领的大明东海舰队到了眼前,守卫在岗哨里的士兵马吹响了战斗警报,来不及整队的荷兰人一窝蜂似得向各自的军舰跑去,雷尔生将军还不错,正在他的旗舰发怒呢,一听到战斗警报立刻让士兵们准备。

看到乱糟糟的荷兰人,戚金一声令下,顿时所有的迫击炮、加农炮一起开火,对于这些大型军舰用迫击炮轰炸军舰的建筑,型军舰用加农炮招呼。为什么呢,型军舰根本经不起加农炮两炮的轰击,这些几乎静止的目标,铁甲舰如果不能打算是笨到姥姥家去了,大型军舰用迫击炮招呼可以在战斗结束后修复使用,尤其是朱有孝曾经交代过,西方人的军舰还是有很多优点的。

在雷尔生的指挥下,荷兰军队进行了顽强的反抗,还未移动的军舰虽然容易被击,但是相对来说它自己也好瞄准,可惜的是大明舰队都是船头冲前过来的,目标较小,虽然击了几艘,好歹朱有孝让军舰准备了沙袋,除非直接砸死几个倒霉蛋,受到的损失并不大。反观荷兰舰队,凡是被击的,除了起火是船舷被击穿,甚至有的还被引爆了火药,造成了二次爆炸,在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里多半报废。见势不妙,雷尔生立刻命令撤退,他的旗舰一马当先,掩护着补给舰向西北方向的航道冲去,后面留下五艘一级战舰断后,他以为这样可以逃出生天了。

在雷尔生快要抵达西北面出口的时候,早已等待多时的于化龙分舰队,在铁甲舰举着望远镜的于化龙哈哈大笑,命令铁甲舰的加农炮立刻瞄准这艘巨大的旗舰,对着船头是一炮,这一回幸运落到了于化龙头,这一跑打得有点高,掠过船头砸在了高层建筑,结果把雷尔生将军直接炸伤了,其余的迫击炮弹也是一股脑的落到了旗舰。然后很简单,雷尔生下令投降,包括运输舰在内的所有荷兰舰队都被于化龙收降了,到了这时于化龙才不过开了两轮炮。

雷尔生留下断后的五艘一级军舰一共抵抗了不到两刻钟,被赶到跟前的大明舰队打成了一团火海,然后,没有然后了,被船的火药二次爆炸沉海了。然后大明舰队开始登陆清理岛残余的荷兰人,岛的荷兰人不是太多,大部分都了补给舰,剩余的又不像国人那样宁死不屈,一看大势已去,纷纷缴枪投降了,明军的伤亡也少多了。

接下来三支舰队会和,打扫战场,顽敌几乎没有,没有傻不拉唧进行抵抗的,盘点一下这次战斗的战果,可以用辉煌来形容,十多艘运输舰近乎完整接受,一级战舰缴获五艘,超级旗舰一艘,二级战舰三艘,加农炮太过分了,把大部分二级军舰都打沉了,俘虏的荷兰士兵包括雷尔生将军在内一共二千一百零五人,将这些人统统仍在一艘运输舰,告诉他们可以自由离开,为了让他们放心,还给补给了一些淡水和粮食,这让雷尔生非常满意,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在他们的前方有于化龙的铁甲舰在等着,一旦他们出了澎湖海域,于化龙会直接把他们送到帝那里,戚金主要是怕让士兵们看到屠杀俘虏感到不详。戚金打扫完战场,救治负伤的士兵,然后在澎湖岛休整了一天,返回泉州继续休整练兵。

半月后,朱有孝的命令下来了,任命陈敏吾担任台澎知府,并命令戚金帅舰队护航开始向台湾移民,反移民台湾者无论男女老少皆分地五亩,并且五年之内免除一切税赋。朱有孝这道命令一下,半个福建都行动起来了。本来福建地区是人多地少,土壤贫瘠,民众的生活清苦,思想较活跃,一听到可以移民的消息立刻行动了起来,在短短的几年内有数百万福建人移民到了台湾。

在戚金护送陈敏吾任台澎知府任务结束以后,朱有孝下令开放海禁,无论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出海贸易,但是前提是必须在大明海关备案,也是说想出海贸易必须缴税,出口的商品暂且不提,凡是进入海关的商船必须按照一定的税率缴税,具体事宜由新成立的海关负责,第一任海关关长是铁面御史左光斗,朱有孝也不管左光斗同意不同意任命了再说,反正这家伙出身东林党人,多少懂得些商事。

至此为止,东南沿海的警报解除,海的安全问题暂时先交给戚金去伤脑筋,无论是对付李旦的海盗,或是其他海盗团伙,这都是戚金的事情,权且是让戚金练兵吧,等到再过几年朱灵的科技团队制造出更为安全可靠的蒸汽机后,再加强一下大明海军,使他们拥有远航的能力,现在的实力还是太弱,远航的话无法保证蒸汽机不出问题。


状态提示:第七十七章 澎湖列岛之战 五 戚金接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