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天启录>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员

天启元年十二月初十日,对于大明朝来说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今天“大明官吏学校”第一批速成班官员毕业了,他们不同于以往的录取进士以后进入翰林院熬资历,然后再到地方任职的旧式官员,他们是在半军事化管理的“大明官吏学校”经过正式培训的、标准化的、近现代的公务员式官员,朱有孝教导他们的做官理念与众不同,他们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公众服务人员,不是高高在的官老爷。手机端 m.

朱有孝作为“大明官吏学校”学校的校长,他亲自参加了首届毕业学生的毕业典礼,随行的还有吏部尚书周嘉谟、礼部尚书孙慎行等人,当朱有孝登典礼台发表讲话的时候,底下的学生们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对于能够成为天子门生的官员们来说,此刻的心情非同以往,朱有孝的重视将意味着他们前途一片光明。

“各位同学们,作为‘大明官吏学校’学校第一届毕业的学员,大家将是大明朝第一批的新式官员,大家将是以后诸位学弟学习的榜样,大家能否胜任将来的职务,能否成功的完成朝廷赋予的责任,将标志着‘大明官吏学校’开办的是否成功,也将标志着朕的新式变革是否成功。

“大家经过半年的培训,想必都已经明白了朕的治国理念,那是大明朝不是朕的天下,大明朝是所有老百姓的天下,朕只是他们公共的服务人员管理者,而大家都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公众服务人员,将不再是高高在的官老爷,老百姓的生老病死,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问题将是大家关心的对象,能否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将是大家的主要任务。

“经过半年的培训,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作为新式官员的基本知识,最简单的大家学会了如何引导百姓种植新的高产农作物,今年的目标是如何大力推广新式农作物的种植。大家一定要记住,新式农作物虽然高产,但是它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土壤,农作物的推广种植一定要是老百姓自愿的种植行为,不能强迫,只能引导,让老百姓在实践理解新作物的好处。只要新作物产量高了,种植新作物的老百姓家里有了余粮了,更多的老百姓才会认。还有新作物的各种食用方法、储存方法大家一定要宣传好,否则的话会事倍功半,反而影响了新作物的推广。

“大家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那是实行普遍教育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全面提高老百姓的化水平,才能提高我大明朝的人口素质,才能更好的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朕的要求是在大明朝每一个乡村都要建立一所小学堂,让每一个六周岁至十三周岁的儿童都能够认识并且能够熟练掌握一千五百个常用汉字,这需要最少三年时间,朕的口号是‘哪怕朕倾家荡产,也要让大明的百姓都识字’。

“具体的学习方法和大家在这半年的培训学习的一样。首先从普及汉语拼音方案开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熟悉这种辅助学习的工具,这种方法徐光启、宋应星大人都已经完整的教给了大家,希望大家在自己的责任区域内推广,每一个县先设一个推广班,是县学吧。让县学的每一个生员在一个月内明白这种教学方法,让后推广到每一个童生,这大概需要两个月时间。让童生去普及每一个乡村的教学,让生员继续学*家在这里学会的每一门自然知识,接下来再教给童生,这样周而复始的持续下去,直到把大家的所学全部教授完毕。

“其次是真要求大家不但要会读书、会教书,还要活读书、活教书,灵活应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不要让这些孩子们死读书、读死书,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去启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们能够在读书得到乐趣。千万不要泯灭孩子们的天性,对于孩子们在学习表现出来的各种兴趣、甚至恶作剧,都要善加引导,千万不要恶意压制。

“还有,如果大家发现了非常具有天分的孩子记住一定要推荐出来,这些天分不仅仅表现在识字学习,还包括算术计算、玩具制作等各个方面的天分,甚至到异想天开的想法,希望大家用心去发现、寻找这些孩子,千万不要让这些具有天分的孩子自生自灭,这将是我们大明朝的损失。一定要记住朕的一句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这次大家这批毕业生将全部到山东职,职范围在山东各地,希望大家到任后详细了解民情,每二人一组互相帮助,有什么事情大家商量着去做。另外我还给大家配备两位从‘大明技术学校’挑选出来的技术类同事,大家将成为四人组合小组,大家应该充分发挥协调、合作精神,千万不要互相拆台。大家的四人组协调、合作结果也是今后考察、评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大家能够互相了解各自的性格、作风、行事方式,获得最佳组合,我们还要玩一个协调的游戏,希望大家不要藏拙,尽情发挥,让考官们根据对你们的考核做出最佳组合。”

朱有孝的长篇大论讲完后,又从“大明技术学校”里选出来二百多名童生出身的学员,这些学员却是在成绩里不太理想的那一批,成绩好的朱有孝还不舍得让他们早早出来。但是算是这些人,放到县学、农村去当老师也是绰绰有余的,因为他们接受的是全军事化训练,“大明官吏学校”这批速成班学员接受了更严格的培训,专业知识更是不可同日可语,并且朱有孝在抽调前又加强了一个月的训练。

在随后的半月里面


状态提示: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