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天启录>第三百二十八章 维也纳城 1

哈立德酋长没想到总督竟然直接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心中暗道,这家伙真是不要脸,但是自己又不好推脱,只好硬着头皮去和老族长商量,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不代表哈立德家族没有能人。

哈立德酋长回到自己的住处之后,马上去找老族长回报,将自己过去献计,反倒被总督黑了的事情经过,向老族长讨主意。人常说家有一老赛过一宝,确实就是这么回事,老族长自己确实不会使用骑兵打仗,但是他见识广啊?他就告诉哈立德酋长,既然总督给了你权利,你也可以去军营,将任务下达给骑兵部队呀。当然了,你要是能给他们出一点主意那就更好了,如果这次成功了,你肯定就会成为大总督,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仔细想想有没有好办法。

哈立德酋长想想老族长的话非常有道理,自己也可以把这个任务推给骑兵部队,可是他们谁也没有见过这种战法呀,还得自己去亲自给他们讲一讲。

奥斯曼帝国哪只部队最强?当属一直处于东欧大草原上,长期和沙俄帝国作战的部队,而且就属他们的骑兵最多,哈立德酋长带着不太自信的想法去了骑兵军营,就算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吧。

骑兵部队的指挥部,哈立德酋长将总督的命令交给了军团长,军团长看着总督的命令也有些发呆,他也听说过大明帝国的军队曾经使用过这种战术,但是他也没有见过这种军队是如何训练的。不过他并没有像总督那样推脱,而是向哈立德酋长询问了这种战术他是怎么想到的,哈立德酋长就把事情原委向这位军团长说了,并且信誓旦旦的说是亲自看见凤阳王国的冒辟疆将军在演习中就是这样做的。骑兵军团军团长就把他手下最有实战经验的一支部队的队长找来,让哈立德酋长和他们共同研讨一下这种作战方法的可能性,看看是否可以做到,对于新战法,谁也没有把握。

奥斯曼帝国的骑兵其主要有三种编制,第一是中央骑兵,他们称为“卡皮库鲁瓦里勒里”,简称卡皮库鲁骑兵,属于中央骑兵,隶属于国王;第二是领主骑兵,他们被称为“蒂玛里西帕希”简称西帕希骑兵,是奥斯曼帝国最主要的骑兵部队,他们是贵族领主骑兵,地位大致相当于欧洲国家的骑士。中央政府不支付他们薪水,而是划拨土地给他们,他们拥有对该土地上居民的税收征收权;第三是地方行省骑兵,他们被称为“阿今日”,他们是帝国的快速轻骑兵部队。

被骑兵军团长找来的是克里米亚汗国的骑兵部队,他们是克里米亚汗国最后的残余精英,目前只有五千多士兵,队长是伊*格莱。伊*格莱是克里米亚汗国王室的一员,因为他率领的西帕西骑兵一直追随主力骑兵作战,为克里米亚汗国争取封地和利益,所以在克里米亚汗国被沙俄帝国灭亡时未受到重创,但是因为克里米亚汗国被灭,他们失去了最大的经济来源,装备相对较差,不过这次大明帝国的军援让他们恢复了不少元气,让他重新找回了再建辉煌的信心。

仔细的听完哈立德酋长的解释,伊*格莱认为这种作战方式非常有威力,而且有有些出人意料,完全可以打破目前的僵局,自己非常愿意做一次尝试,为奥斯曼帝国打开战役的局面。

其实伊*格莱并没有什么把握,但是他清楚的看到了他的部落目前的形势,目前是他们最好的复兴机会,而且这些高级装备都是奥斯曼帝国免费提供,以但成功完成这次任务,自己的部落就完全可以像凤凰涅槃,重新得到新生的机会,何不就此一搏。

于是,哈立德酋长就和伊*格莱走到了一起,他们两人就去训练这种突破困境的骑兵部队。伊*格莱选择了四到五岁的五百匹战马,这些战马经过多次战斗,对战场环境已经非常熟悉,他们不会因为意外情况在战场上发生骚乱,而且伊*格莱自己的战马就是这个马群的马王,他准备亲自带领队伍冲阵,这是最好、最后的机会,不成功便成仁。

哈立德酋长将见到的训练过程讲给了伊*格莱,经过仔细考虑,伊*格莱认为战马唯一难以适应的就是迫击炮发射时发出的爆炸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棉布塞住战马的耳朵,尽量减小战马听到的声音,至于骑在战马上使用迫击炮,这对于从小就在马背上玩耍的他们来说,没有任何问题。

熟悉一下微型迫击炮发射的过程,这是对他们来说最陌生的东西,也是最害怕的武器。很简单,这种微型迫击炮就是一种傻瓜武器,装好底药,将炮弹直接从炮筒口向下一塞就可以了,目标根本不用瞄准,直接向对方的人群里发射就可以了,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别把程序搞错了,先放炮弹的话,这门小跑就废了,在战场上一着急,新兵就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仅仅三天的熟悉过程,就让这些士兵熟悉的掌握了这种小炮。当然了,他们的发射速度还很慢,最起码比明军士兵要差,但是作为出其不意的突袭,完全可以使用了。时间不等人,哈布斯堡家族的军队越聚越多,必须尽快将他们击败。

除了这支伊*格莱的微型迫击炮骑兵突袭以外,作为打开局面,将突破口撕裂的任务也是非常重要,如果部队脱节,后面的部队跟不上,仅仅五百人的骑兵队伍很快就会被反应过来的哈布斯堡军队包围,失去了速度的骑兵就是一盘菜,骑兵军团的军团长作出了全部骑兵听从指挥,唯伊*格莱部队为准则,随时紧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八章 维也纳城 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