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天启录>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亚 11

在无名小镇消灭掉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派出的雇佣的哥萨克匪兵时候,毛文龙和张秉忠也在想法攻克鄂木斯克要塞,但是这座要塞也实在是修建的太好了,明军的火炮威力还是不够,虽然可以打到城堡,但是却无法形成较大的突破口。在着鄂木斯克要塞里面的人马比较多,就是能够突破进去一部分士兵,也无法形成威胁,还有就是鄂木斯克要塞有很多火炮,虽然威力不如明军的加农炮,但是在炮火的掩护下,沙俄军队守御要塞还是可以的。

这个时候,孙传庭派人送过来了大量军火物资,这其中包括大量的*,而且还是迫击炮专用的。看到这些炮弹,毛文龙和张秉忠大喜过望,原来明军配备了大量的*就让毛文龙取得了极大的便宜,这家伙非常喜欢这类的大杀器,可是这些东西用来防守阵地或城池比较好,用于攻城则有所不足,万一敌人来一次火攻,弄不好还会把自己给烧了。有了这些迫击炮*,就不用这么麻烦了,灵活、移动方便的迫击炮是战场利器,用它来进行机动打击守城的火炮,可以说非常方便。

为了更好的发挥*的效果,毛文龙和张秉忠商议,决定进行一次比较逼真的佯攻,让鄂木斯克要塞的火炮目标都暴露出来,当然这有可能造成一定的伤亡。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伤亡,让士兵们都做了一定的预防,像什么头盔、胸甲、护腿之类的防具都用上,但是如果那个倒霉蛋被实心弹直接砸到了头上,这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将所有的加农炮都拉出来,除了北面是小山,没法放置兵力,其他三面都布置好了炮兵阵地,为了防止沙俄军队逆袭,就连宝贝似的*都布置到了阵地前沿,趁着黎明前的短暂黑暗,毛文龙、张秉忠将部队迅速安排到位。

等到了天色大明的时候,鄂木斯克要塞的彼得罗夫上将也终于发现了明军的布置,他判断明军可能要进行大规模的攻城了,除了安排大部分士兵加强守御城墙,还组织了少量的士兵准备趁着明军不备,冲击一下明军的火炮阵地,试图寻找击溃明军的方法。

明军的火炮开始进行压制行打击,士兵们向着城墙冲去,但是都知道这次进攻不过是佯攻,最终的目的不过是让沙俄军暴露守城火炮的位置,因此都是时分小心,仅仅是做出样子,等到沙俄军的火炮开始开炮时,明军士兵们便把队伍分得很散,让火炮失去重要目标,不得不加大使用数量。

上午一连冲击了十几次,最近的一次士兵几乎都冲到了城墙下面,让彼得罗夫上将几乎要做出反击了,但是明军士兵又撤了回来,没有给彼得罗夫上将出城的机会,让彼得罗夫上将感觉明军好像有什么阴谋,其实他真的猜测的有点对,明军还真是不愿意让他出城,尽量避免他们冲击火炮阵地。

在明军火炮阵地的后面,有大量的明军侦查兵在望远镜里仔细的观察着鄂木斯克要塞,他们认真的记录好了鄂木斯克要塞里面火炮阵地的位置,就算是可能隐藏火炮的位置也要画出来,看不到火炮,可以根据炮弹的落地弧线推算出来开。总之就是将一切可能的火炮位置尽可能的记录下来,为接下来的攻城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

战斗进行了整整一上午,明军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毛文龙和张秉忠他们有惊无险的撤了回来,查看了一下部队伤亡情况,还算不错,被炮弹砸死的倒霉蛋只有不到一百人,但是受伤的士兵却有上千人,安排好救治士兵的事情,他们就迅速的回到作战室,开始研究接下来的攻城方案去了。

根据观察炮击的侦察兵门的绘图,参谋团队经过充分的研究,终于将能够找到的炮位确定下来,然后便将迫击炮分成几队。就在这时候,毛文龙突然间问道,要塞的北边是不是安排了迫击炮,参谋们说没有,毛文龙就让他们在城北的山坡上安排十门迫击炮,目标就是城门内二十丈远的地带,然后什么也不说。

激战了一上午的鄂木斯克要塞,到了下午反倒是风平浪静起来,明军不再攻城,他们也乐得休息一下,但是彼得罗夫上将却不敢休息,他召集来部下们开会,研究这次明军攻城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些虎头蛇尾,究竟会隐藏着什么阴谋呢?

到了晚上子夜时分,一队队明军迫击炮部队出发了,他们的前面是负责保护的步兵,在更前面是早就布置出去的侦察兵,这些侦察兵自从战斗结束以后就一直在托木斯克要塞周围隐蔽侦查,他们不敢有任何大意,暗哨一直放到了城门附近,还在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情况,所有部队安全进入预定的位置。

从南门的第一声迫击炮发出*开始,鄂木斯克要塞的东西两边也开始开炮,密集的*鄂木斯克要塞变成了一片火海,尤其是在测算出的火炮位置,更是炮击的重点。鄂木斯克要塞里面乱成了一团,但出是燃烧的大火,尤其是迫击炮重点袭击的火炮阵地,时不时会引发殉爆,到了后来就几乎分不出到底是*引起的大火还是*殉爆引起的大火了。

在炮击了半个时辰之后,突然间鄂木斯克要塞北边的山腰上的炮队开火了,因为距离稍微远一点,打第一发炮弹落地的时候,半空中还飞着两发炮弹。但是第一轮炮弹落地的时候,在望远镜里观察的士兵就发现,这第一波的炮弹效果出奇的好,看到的火光要比正常的效果好上好几倍,顿时明白了这事发生了殉爆,一刻钟过后,炮队就完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亚 1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