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天启录>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西伯利亚 6

明军二万余人,沙俄军队三万余人,在新西伯利亚这个无名小镇开始了一场血腥的对攻战。沙俄军队要想取得战场优势就必须首先夺取小镇的控制权,明军要想取得优势就必须将列昂尼德少将这个万人的师级部队吃掉,这是最基本的作战意图,双方都开始有目的的组织起了行动。

战斗首先在小镇的南侧开始,列昂尼德已经将自己的作战计划报到了军部,并且将军部的一半火炮集中到了自己的炮兵阵地。战斗已开始就是近百门火炮轰击小镇的围墙,不过这些火炮还是那些实心炮弹,没有明军的开花炮弹威力大,但是这些铺天盖地的炮弹还是在不长的时间内将围墙炸开了,毕竟这个小镇还不是坚固的城堡。好在明军对于这种老式的实心炮比较有经验,在进入小镇以后,就迅速的构筑了阵地,让列昂尼德师的火炮威力效果减弱了很多,除非是比较倒霉的士兵被直接砸着了。

明军的迫击炮打不到对方的炮兵阵地里,只能被动的进行防御,耐心的等待着沙俄军队的士兵冲击。列昂尼德少将的耐心还是很大,足足倾泻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炮弹,这才开始对小镇进行了试探性的攻击。一个旅级规模三千多人的士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开始向小镇攻击过来,一共有三个阶梯的队形。

孔有德在小镇里耐心的等待着沙俄军队士兵靠近,这个仗打得有点憋屈,从来都是自己的部队压着敌人打,没想到这次却是要在敌人的炮火压制下打仗。堪堪等到沙俄士兵进入射击范围之后,明军的狙击手就开始对着带队的沙俄军官点名。现在的沙俄士兵和军官的服装有些不同,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个缺点,军官的鲜明服装可以有效的提醒士兵的注意,随时听从军官的指挥,但是也给明军留下了狙击的新明目标。第一梯队的军官很快的被干掉,士兵们开始不知所措,并且随着距离的接近,大量的明军士兵也开始射击,第一梯队渐渐的就不再前进,有的开始企图逃跑,免得成为世纪目标。

第二梯队的沙俄军官看到了前面的情况,开始有意识的隐藏自己的身影,命令士兵前进,自己躲到了后面,让士兵们进入射击距离后和明军对射。明军的机枪现在不敢摆出来,那家伙虽然威力强大,但是目标太大,移动不方便,容易造成士兵的不必要伤亡,但是就算是这样,沙俄军队士兵仍然难以抵抗明军的火力,他们使用的是燧发枪,而明军使用的是近现代的步枪,不但射击距离更远,射击精度也更高。

虽然伤亡要比明军大的多,但是被称为欧洲的压路机和灰色牲口的沙俄军队士兵的韧劲仍然十足,第三阶梯的士兵也慢慢的进入了一线,后面的战场督战队用枪口瞄着每一个企图逃跑的士兵。战斗在激烈的对射中进行,多数的子弹都是起到压制的作用,士兵们都把自己隐藏的很好,战斗处于僵持状态。

在小镇的东侧,毛文龙骑在一批汗血马上,这是巴图尔特地送给几个军官的战马,要比一般的蒙古马雄壮的多。看着战场的焦灼战事,毛文龙仍然非常耐心,沙俄军队的火炮确实不错,射程非常远,几乎和明军的加农炮射击距离差不多,但是他们还是使用的是实心弹,不如明军的*威力大,不过毛文龙还没有想过现在就使用加农炮,这玩意从北京城运到这里太费劲了,就是炮弹运输也都是天大的麻烦,除了攻城的时候使用,像这种阵地野战,毛文龙不打算动用这个大杀器,他打算的是使用另一种方法。

在小镇激战的时候,毛文龙派出了郑三炮带领的一千人出发了,这一千人每人携带了一门轻型迫击炮,其实就是最初的二踢脚小炮的加强版,这种小炮口径只有二寸,长度为二尺半,重量只有八斤多,不过射程比较近,只有短短的一里。采用的是二踢脚原理,士兵发射的时候可以直接扛在肩上,就像放二踢脚炮右手拿着一样简单,不过不用点燃,直接扣一下扳机就行,为了防止把耳朵震聋,全部的士兵都用加厚的耳塞堵住了耳朵。

一千人的骑兵队伍很快的从战场的东侧向沙俄军队的炮兵阵地靠近,总共只有不到五里的距离,骑兵冲锋起来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仅仅一刻的功夫,郑三炮的队伍就来到了沙俄军队炮兵阵地一里远的地方。骑兵的速度未减,只是队伍变成了弧形的运动,士兵们侧着身子,炮口对着沙俄军队的炮兵阵地开始发射。在极端的时间内,每个士兵仅仅发射了五发炮弹,几乎是前面的炮弹还没有落地的时候,郑三炮的骑兵部队已经完成了整个发射过程,然后就是迅速的回撤,炮击结果不用考虑,自然有毛文龙他们在望远镜里评估,他们的任务就是打完就跑。

五千发小迫击炮但像一片轻巧的燕子一样,漂亮的飞着弧线向沙俄军队的炮兵阵地飞去。沙俄军队的炮兵阵地前面半里处有三千多人的龙骑兵旅守护着,当他们看到明军的这一千人的骑兵部队冲过来的时候,军官早就命令士兵做好了射击准备,单等着骑兵队伍进入他们的射程以后进行屠杀,他们很清楚密集的子弹对于骑兵的杀伤力,他们认为这支骑兵纯粹是送死来的,根本就不会对他们形成威胁。

但是现实却打了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明军的骑兵压根就没有进入他们的射击距离,他们只看到了从头顶飞过了一群矫健的燕子,这群燕子全部飞向了他们的炮兵阵地,就在燕子落地的时候,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西伯利亚 6--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