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一代权臣>003 皇帝的心意
三思……”/p

“这个道理朕自然明白,只是皇次子深得内侍﹑禁军的支持,恐怕不可轻动。”/p

郑荣听了,眼中放出慑人的光华,说道:“皇兄无须多虑,若恐皇次子尾大不掉,臣弟甘愿解甲归田,将幽燕王位让予皇次子。臣弟不才,十年经营,只攒下精兵十万,良将百员,只知保家卫国,不懂犯上作乱,足可御敌……”/p

听着听着,天子郑雍的思绪不禁回到了十二年前。/p

景帝三十岁继位,在位又二十年,年逾不惑而未显老态。然而毕竟天理难易,朝中大臣劝立太子之声甚嚣尘上。景帝精力旺盛,生子十三人,世有“十三太保”之称,尤以前四子郑雍﹑郑荣﹑郑华﹑郑贵均已年过二八,可被册立为太子。/p

长子郑雍为人忠厚老道,仁慈深沉,颇有长者之风。次子郑荣文武双全﹑胸怀宽广﹑朋而不党,朝野上下声望最大,被认为将是尧舜之主。三子郑华自小体弱多病,自知不能同兄弟们抗衡,便潜心学术,不问政治,学识最为渊博。四子郑贵颇有武功,又精于算计,四处收买人心,且最得景帝欢心,意与大哥二哥一较短长。/p

此四人虽各有千秋,然而其中却是次子郑荣权势最盛。景帝初年,突厥撕毁协议,开始袭扰大汉关内,抢劫财物、侵掠人口。为反击突厥蚕食,朝廷往往大军征讨,而自景帝十五年之后,主帅都是皇次子郑荣。通过历次战役,郑荣逐渐提拔了一批将军,在军队中威望非他人可比。景帝二十年,漠北大旱,寸草不生,突厥无力南下,便东征大汉属国渤海,占据辽东,势力更盛。为应对变化,朝廷新设幽燕道总管,统领全道军政事宜,而其不二人选又是郑荣。自此,郑荣既掌兵权,兼管政务,还能任免属下官员,虽然常住京城洛阳,却俨然一方诸侯。/p

景帝二十四年冬,向来身体健康的景帝突然中风病倒,使册立太子变得迫在眉睫。一时间,朝野上下不知民生,惟论立储,政局纠缠得极为复杂。/p

就在这种情况下,事态生了令人意外的变化——立储希望最大的皇次子郑荣突然上书,请求立兄长郑雍为太子,而自己情愿领兵戍守北疆。经历了极短暂的死寂后,朝野上下都意识到:皇长子郑雍即将被册立为太子,也会在未来成为皇帝,更会获得权势鼎盛的二皇子的支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咄咄逼人的四子郑贵在此情况下已无可奈何,只好主动上表,要求守卫南粤。三子郑华向无夺嫡之心,也无须明哲保身,继续稳坐书斋。/p

开春之后,景帝驾崩,太子郑雍顺利登基。新任皇帝下达的第一封诏书,便是册封郑荣为幽燕王;第二封才是同时册封郑华为河洛王,册封郑贵为岭南王。这种程序先后上的细微差别,有明眼人一看便知——新任皇帝郑雍已承认自己的二弟郑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p

每念及此,如今高居皇位的郑雍都是感慨万分。也因此,无论朝中大臣﹑心腹近侍如何劝谏必须防止幽燕王拥兵自重,至高无上的皇帝总是如同乱风过耳:“吾弟不负朕,朕亦不负吾弟。”/p

想到这里,郑雍不禁出深深长叹,似在一潭死水般的沉默中投下了一颗小石子,荡起层层涟漪。/p

郑荣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兄长,也暗暗叹口气,想了想却没什么话好说,只能站起身来,边作揖边告辞道:“臣弟不敢搅扰圣上清修,就此告退了……”/p

郑雍见兄弟要走,连忙起身挽留,不想屁股刚刚离开龙椅,无力的双腿便让它们的主人再次重重地坐下。/p

郑荣见了,悲痛莫名,重又走上前来,脱口而出:“金丹仙药本来虚无飘渺,臣弟还是奉劝圣上不要再服用了,好生保重龙体才是正道啊!”/p

郑雍眯眼看着自己的兄弟,终于轻声答道:“朕知道了,贤弟先退下吧。”郑荣这才抱着拳,缓缓退出庶黎殿。/p

/p

/p


状态提示:003 皇帝的心意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