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荣见状,没好气地吩咐身旁两个太监道:“你们都瞎了吗?还不给几位大人上茶?”/p
两个太监听了吓了一条,连忙抖抖索索端了三碗茶上来。/p
秋仪之接过茶碗,略略喝了一口,润润喉咙,便接着说道:“我按照那李慎实的口供,前去‘了尘宫’中查案,居然起获一处杀人魔窟来。”/p
于是,秋仪之便将怎样几乎丧命在“妙真居士”毒手之下,又如何被尉迟霁明在鬼门关前救了回来的经过,绘声绘色地同郑荣说了。/p
郑荣听了,不禁拍案叫绝道:“好!好一个尉迟霁明,小小年纪,又是一个女流,居然能有这样的能耐,正应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和‘巾帼不让须眉’这两句话,朕要有缘见到她,定要重重赏赐。还有尉迟良鸿能教养出这样的女儿,也是功不可没,朕这就赏他一柄上好倭刀。”/p
秋仪之在座中躬身说道:“我这边先替兄长谢过皇上隆恩了,得空我也要当面道谢呢。”/p
他又将谈话引入正题,说道:“有了这样一番波折,我也知道这‘了尘宫’中必有蹊跷,便在其中仔细搜索,居然又挖出十二具陈尸来。仪之方知此事乃是一件罕见的大案要案,便在次日一早就提审妖道妙真,查明案情……”/p
说着,秋仪之便从怀中掏出自己当初那份被知州蔡敏和刺史殷承良驳回的案情通报,双手捧着递给郑荣。/p
郑荣接过文书,一边听秋仪之从旁解说,一边极认真地阅读起来,一直读到最后,忽然念出声来:“如这般大奸大恶之徒,唯有明正典刑、凌迟处死,否则下不足以应百姓拳拳孝悌之心;中不足以慑官僚碌碌懒政之情;上不足以报圣上赫赫整顿之意,我等江南官僚之罪便与妙真同!”——这正是秋仪之这篇文章的最后几句。/p
只听郑荣说道:“你这几句话写得好!我看交给你钟离师傅,再斟酌着润色几句,便可当做朕的诏书,刊载在邸报之上,下全国各地了。”/p
秋仪之忙谦逊几句道:“这只是仪之有感而一些肺腑之言罢了,怎么经得起皇上这样的谬赞呢?”/p
钟离匡却冷冷地说道:“现在官场上那些马匹文章,用实意,真是没劲透了。以臣愚见,要先送到翰林院去,让那些腐儒好好看看,今后朝廷行文,也都要以此文风为正。”/p
郑荣赞道:“好,先生这话才是老臣谋国之言,就照这样办理。”/p
郑鑫见秋仪之和钟离匡先后都得了彩头,忙欠身道:“仪之的这篇文章,儿臣方才也看过了。只是有一事不明——这案件虽然重大,按案情却已被查个水落石出,而且人证物证俱全、人犯也已供认不讳,又为何州、道两级衙门却又迟迟压住不批呢?我看是知州蔡敏、此事殷承良背后,定有文章。”/p
郑荣闻言,刚刚有些舒展开来的眉毛随即又皱在一起,问秋仪之道:“这确实奇怪,其中是何原因,你有头绪吗?”/p
秋仪之欠身道:“仪之多少知道些,只是此事或许涉及到江南整个官场之上莫大的丑闻。我想着就算这些官员不要脸,朝廷却还要存些体面,因此方才在钟离先生的府上,也没敢细说。”/p
他顿了顿,又道:“既然圣上要问,那仪之自然不敢隐瞒。只是皇上身边这几个太监,能不能先请他们回避一下?”/p
郑荣蹙眉听秋仪之把话说完,这才说道:“你说得对。朕身边这些太监都是小人,最是要提防着的。”/p
说罢,他又冷冷看了身旁几个太监一眼,说道:“你们都听到了吗?还不给朕退下?若是掂量着自己的脖子比朕的宝刀还要结实的,自然可以去外边听听壁角!”/p
几个太监被郑荣这样的话吓得胆战心惊,张口结舌地半个字也说不出口,跌跌撞撞就退了下去。/p
郑荣见视线之内只剩下钟离匡、郑鑫、秋仪之和他自己四个人,这才对秋仪之说道:“眼下再无外人,仪之有什么话,尽管说好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