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耶律楚歌提出来的行动策略,他们会收拢青州界内的所有兵力,除了留守青州城,处临近几条防线的军队,其余的进行完全整合,开始东进幽州。
此前西北战场战事处在顶点,当时从天威堡所守的燕云方向进入幽州是个非常不错的计划。只不过很可惜,一来是燕云没有被及时拿下,打通青幽走廊,二来是泽州的战局也并没有被守住,被一支突如其来的南疆藤族甲兵打得丢盔弃甲,十分难堪。
当然,要是继续攻打天威堡,从水口粮仓的方向进入幽州仍然是一条不错的方案。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青州界全境的军队是不是能够守住全境的每一座城池,要知道燕云已经非常临近于泽州,如果他们选择以燕云为通道口,此后会不会被人彻底截断后路。大军的行进可不是单枪匹马的武士冲杀,想从哪里杀进去就从哪里杀进去,想从哪里杀出来就从哪里杀出来,这一切都是需要事先进行缜密安排布置的。
假设大唐边军以更快的速度开始收复青州界,那么连接燕云和幽州的那条青幽走廊便是走不通的,因为那片地方随时都可能会被大唐边军重新收复,掐头断尾的,他们怎么也不可能穿过幽州的防区进行凉州。
索性就从青州开始延边防线东进,小心得绕过诸多军镇军堡。一方面力守青州城一线的大后方不失,一方面则是将可以调用的主动出击兵力提升到极致。
耶律楚歌就这场战事安排给出了一个相当完善的统筹作战计划,便是格鲁·耶苏盖和拓跋准听了也都是不由得连连点头。
看来在这种时候能够招回耶律楚歌确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现在唯有另外一个问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那就是对这眼下上百个大小氏族,几十万大军的整合。
经过连番大战,无论是在泽州战场,还是跟着耶律楚歌一同进入燕云战场的草原士兵,在本质上都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他们也逐渐的开始意识到曾经游猎式的战斗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南侵中原这样大规模的战事之中。
虽然领会得晚了一些,但是终究比起后知后觉要好的多。
目前已经有不少大氏族的将领在私底下来拜访拓跋准,向他寻求一些军阵训练,还有调动大军上的技巧。对此拓跋准也是丝毫不藏私,将自己多年以来所学所感统统传授了出去。
草原儿郎不怕死,但是也不能白白得去送死,在战争中吸取经验,这是变强的唯一方法。那些氏族将领们的觉悟确实不高,但是这个道理也都明白。他们更知道这一次离开大草原进军中原是为了什么而来的,与那些只会啐叨的氏族掌权者不同,将领们很务实,在他们这儿,只有战力,还有犒赏那是最实在的。要怎么才能获得这些,那就是打赢一场一场的大战,并在大战中活下来。要想活下来就得去学习,去进步,去让自己的军队一次比一次更强悍,斩掉敌人的头颅一次比一次更多。
虽然说泽州界全境都丢了,但是草原大军如今练兵的态度比起过往也要认真了许多。特别是收拢兵线以后,几支在较劲的氏族不能公开跳出来打架,那就只能在校武场上相互较劲。这些在回来之后,耶律楚歌也都去了解过,总体来说草原的起步相较于北蛮那真的是晚了太多,如果十年前西北的草原大军就有这样的练兵意识,如今这三十万大军的战力又哪里是现在这样,就更不要说效仿中原成就大型的步战联合军武体系了,要是那样西北可就真的已经手握逐鹿天下的本钱了。
…………
并不是只有草原大军在总结战斗经验进行战略调整,如今整条西北战线都在进行紧锣密鼓的调整。
一口气收复了泽州全域之后,李墨香认命藤司臣为西北步军统帅,统领除他手底下的万余藤族甲兵以外,包括沧州,泽州两州之地足足四万余精锐步卒,交由他统一训练,同一战斗。
这一晃眼,藤司臣居然已经成为了西北战线上手握五万大军的统军大帅,这变化可实在是大的惊人。不过对此,少有人反对什么。这几日,一直以悍勇自居的边关步卒,见识到了藤族甲兵是如何破阵攻城的,真的是叫他们大开眼界,那些之前就已经编入藤族大军的中原将校,更是学习到了很多攻坚的技巧。
由于大唐二十多年来边关几乎没有战事,而他们也没有主动去攻打过别人。所以,对于攻城守城这方面真的是有些生疏了。藤司臣的指挥能力也让许多原本骄傲的中原军官们由衷折服,能够成为他手底下的将领,并不会感到有多么憋屈。
当然了藤司臣是南疆七十二藤族的人,这一点多少还是有一些怀疑的声音。毕竟一直以来,中原人都会有一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好在有李墨香在这儿,藤司臣又是他一手提拉起来的,倒也没有哪个不长眼睛得去戳李墨香的脊梁骨。
泽州战场收尾之后,李墨香让藤司臣整备大军,休养生息半个月。此后开始继续收复青州界域。在打到青州城前,都可以由他决策军务,方便行事即可。最后的青州城由于城池攻坚难度较大,至于要怎么打,要不要打,这个李墨香还得就到时候的情况来好好考虑一下再做决断。
李墨香对藤司臣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将沧,泽两州的步军士卒训练得和藤族甲士一样,拥有快速攻坚,马下机动作战的能力。
此后李墨香便离开了大军,孤身一人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