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燕,平燕,讲究的便是平灭燕军,平灭燕王,直白一些的理解就是干掉燕王朱棣就对了,所以才有这平燕布政司。
可朱允炆在大军临出发之际,给耿炳文的明示可说了不需杀害朱棣,这不就是打着活捉的意思吗,如此命令下达给平燕布政司,说是矛盾呢,倒也算不上,但对于耿炳文而言,这命令的确是有些令人难受。
因为这命令本身就很奇怪,人家朱棣都摆明了车马要和朝廷硬杠到底了,怎么你朱允炆还顾忌着自己的名声,还不想背负杀害叔叔的罪名,这是不是有些太多余了。
要按耿炳文的意思,到了前线平燕布政司所在的真定,首先就是摆明阵势,将大军布置紧密防线凑齐,先做到遏制朱棣的进一步路线,然而再确定具体的事实方案战略部署,最后再决定改怎样进军威逼北平,以达到平燕的真正目的。
可这不伤朱棣的命令一下达,耿炳文就很犹豫了,最直接也是最阴险的,找一个神射之士在战场上悄mī_mī的干掉朱棣就已经行不通了。
这个计划便是在耿炳文看来能够最快需解决北方叛乱的方法,可皇命所致,就算计划再好也不能用,端的是有些憋屈啊。
不怕为君者无能,就怕无能之君还要多事,总是给真正指挥作战的将帅们下达一些奇奇怪怪的命令,让人一脸懵逼不说,搞不好哪一步走错了还得要背负上一个抗旨不遵的罪名呢。
然而现在想这些也没什么大用处,在前往真定的路上,耿炳文更多也只不过是脑海中设想一下罢了,没有真正的抵达真定,没有真正见到燕军战斗力之前,一切的一切都是没有根据的胡乱猜测而已。
不过等到朱允炆又加派十万大军于北伐大军的时候,老将军对此到是十分的满意,毕竟手下可用之兵自然是越多越好,到时候以势压人岂不快哉。
而关于燕军这段时间的动向,自然而然的也传到了耿炳文这里,使老将军原本还有些松懈的精神不由得紧张起来。
已经看到了朱棣这段时间的战略部署和军事动作,从一个被围困的险境,到掌握整个北平城,再到不足月的功夫里拿下北平周边的军事重镇,收拢了大批精锐的北地士卒为己用,更有不少原属于朝廷的将官在燕军的麾下。
这份能力和胆识,绝对是一个精于战事的名将之人,而对于名将这等层次的敌人,耿炳文自然不会掉以轻心。
虽然他在接触朱棣情报之前,还举得这个自己儿子辈的燕王殿下可能也就不过如此罢了,北地的各种战绩说不定就是他麾下三山护卫效死给打出来的,和他这个燕王应当是没多大关系。
毕竟大明各路藩王良莠不齐,就是同样是藩镇北地的晋王朱棡吧,那不就是很明显的军事白痴吗,也怪不得耿炳文上来便有一种轻视的心理。
不过现在却不一样了,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北平周边的重镇,这可不是什么一般人能够轻易做到的。
除去这不足月时间当中,燕军用来赶路和修整的日子,实际上他朱棣那各路军队真正用来攻城的时间也并没有多少,别以为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消息,可在耿炳文这里看来,到目前为止,来自北地所有关于燕军的消息当中,唯有这一条是最值得关注也是朱棣军事指挥能力上最直观的表现。
就说着一日之间拿下天下九寨之居庸关,虽然守将是只有俞瑱的五千兵马,可这五千也不是什么酒囊饭袋之辈,依托着守城地势关卡险峻,居然连一日都没有撑过,便被燕军攻破了城墙杀进了关卡当中,这就足以说明燕军的战斗力和朱棣的指挥能力,所以耿炳文无论如何也不会再小觑这即将要接触的大敌了……
这边朝廷派遣耿炳文作为大将,率领十万大军先行出发赶赴真定所设立的平燕布政司,并打算依托此地周围展开防线部署军队,做到先一步阻拦朱棣的目的,而后再分兵包围整个北平,一举将朱棣歼灭。
而在耿炳文之后便是作为此次北伐副将的驸马都尉李坚和都督甯忠率领另外十万大军为后军,带着作战的器械甲胄等用具随后赶到。
这其中还有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指挥使盛勇,潘忠,杨松,平安等人一同为军中将官北上真定。
等到北地消息传回到金陵之后,朱允炆是为了保险起见,命令都督徐凯又率领十万大军出发,作为北伐大军的支援用度,并且还配给了大量的火器。
另外,负责整个北伐大军粮草用度的山东,河南,山西三个布政司行省也是积极地调动起来。
三地的布政使和指挥使都有的忙了,一面是为了给大军筹措军粮,开各处的屯田大仓,另一面则是临近北地的重镇需要布防协调,谁都拿不准朱棣的脾气,万一真的抽风了不管其他,直接带着骑兵扎到三省境内乱来,那这可就糟糕了。
至于另外一边,朱棣可没有那些人想的那么暴躁,也不会真的傻到率领自己麾下本就不多更是宝贵的不行的骑兵去作死。
打骚扰游击这种疲敌的战术,也根本用不到朱棣出马好嘛,正面的大军可是还要朱棣率领着呢。
再说了,这种近乎于蒙元人骚然的战术,朱棣也并非是擅长的,与其分散手中为数不多的士卒,浪费骑兵这种能够决定占据关键走向的战力。
还不如纠集起来拧成一股,与敌人做出正面的交锋,做到真正击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