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的死很快传遍了大明全境,坐镇地方的宋国公冯胜,信国公汤和等等,一众武将勋贵没有一人不哀痛,没有一人不悲伤,尤其是以老一辈的武将们,他们大多数都是和徐达并肩作战,说是一个锅里搅马勺都不为过。
他们有的是曾经和徐达一起杀敌的战友,更是有汤和这位曾是徐达上司的一人,而最多的还是徐达的下属们,从东征的主讲到北伐的元帅,可以说这二十年来四处征伐的大明军队基本都是徐达为一军主帅,南征北战东征西讨,苍天之下舍我其谁!
这便是被朱元璋称为大明第一开过功臣,大明第一战将的徐达徐大将军。
生年五十四载,受命而出,功成而归,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去,中正无暇,昭明乎日月,为大将军徐达一人尔……
如果说徐达代表着老一辈最辉煌的将星,那他的逝去便是预示着时代的变迁,新老的交替,最初的徐达,汤和,常遇春,李文忠等人相继病故老去,就练年岁最轻的冯胜也有五十岁的高龄了。
而新生代的一辈将领正值当打之念,心高气傲战意满满,现在正是他们即将崛起的时代,以沐英蓝玉为首得第二代大明将官们正冉冉升起。
刚刚受封为颍国公的傅友德,镇守云南为大明填的一省之地的沐英,攻略西北敢杀敢拼勇往直前的蓝玉,早年跟随常遇春勇猛无比的武将平安,还有一些老一辈的子侄将军们,等等等等,这些新生代的将领们正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属于他们的将来。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话往往是用来形容物体的,但现在用来说说大明帝国的武将们也正好合适。
老一辈的如冯胜,汤和等人尽皆年老体弱,还能为国征战出力多少年岁尚未可知,说一句不好听的,他们已是暮色夕阳注定要落下的,而正值壮年的傅友德,沐英蓝玉等人则是晨时朝阳,正是注定要升起的。
一落一生,新老交替,老一辈的现在还能发挥发挥余热,为新人打打跟脚做做铺垫,而下一代的新人则个个摩拳擦掌,或已经战功颇丰,如受封颍国公的傅友德;或是正在积累功绩做长久打算,如治理云南坐镇一方的沐英;亦或者是蓄势待发准备干一场滔天之功,如厉马秣兵整顿军纪的蓝玉……
可以预想,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这些人将会是大明最主流的战将,也是将来在大明星空上最为闪耀的那些将星。
或许老将们还会带印出征,但真正作战之人,真正立功之辈都会是这些新人,老将们的作用不过就是为了操持大局,维稳大军,接下来的功勋则是他们年轻将领们争夺得了,因为这些老将都已经走到了为将之路的顶端。
徐达的死犹如一个石头砸进了沉静的水缸,不过确是那远离朝堂之上的江湖之水,朝廷的政治站队勋贵争夺没有什么变化,魏国公虽死但余威犹在,更是有朱元璋在上面照拂,还不曾有人吃了雄心豹子胆敢去撩拨正处于白事期间的魏国公府。
而徐达的灵柩则由徐增寿和徐盛两人主持抬回了南京城,准备下葬于皇帝陛下亲自命令的钟山之阴。
至于徐曦则依旧留在了燕王府中,只不过现在她已经不再是魏国公府的千金小姐,而是张枫的结发妻子徐氏,徐达的那封传信也在徐增寿的怀中一通送到了魏国公夫人的手里。
至于为什么信上说明徐曦已死但却没有尸首,这点小小的纰漏也在悲伤的情绪下被掩盖无踪迹,虽然徐家大公子也就是即将接任魏国公头衔的徐继祖有些怀疑,但他也并未说出什么。
自己的四弟他是知道的,能拿出父亲的手书必然是真实可信,而若是徐曦之死亡或者说是消失是父亲的意思,那么他身为人子又岂会于自己的父亲作对,更何况这很有可能是父亲大人的遗愿,所以徐继祖也只是稍稍的有些疑惑,并未点出什么,也不打算以后挑出此事,就当他那妹妹徐曦真的就死了吧。
南京城国公府里一片哀伤,贵州布政使司的铜仁府县城里的一处豪宅之中确是一片欢喜景象,那位夫人的手下,贵州的白莲一脉们正在为大明魏国公之死而庆祝,当然只是私下里的庆祝,这个时候若要干大张旗鼓的庆贺那岂不是找死。
虽然徐达不比马皇后这般国葬之礼,但一日的丧仪遵守还是要的,他们大可等明天再举杯相贺,何必要自讨没趣,今日大家自己偷着乐一乐变好了。
而贵州的白莲香主,正巧这位夫人自号白夫人,她可不想外面那些手下那般高兴,一个徐达的死虽然值得喝上一杯,但是那和他们白莲的大计却毫无益处。
徐达只是一国主帅,虽然能力非凡但其终究只是一人,大明能打之辈数十,战将上千,军卒百万,这些都不是现在的白莲能够撼动的了的,而有些人却不这么想,他们正意为此时时大明国运衰落的时候,徐达之死便是大明走向衰败的起点,也正是白莲崛起的时候。
不得不说带有这样想法的人还不少,你是说他们对徐达的敬畏太重呢,还是对自己力量过于高看,总之便是看不清形势,白夫人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因为这其中有着一位重量级的抬头人物,那边是他们白莲教的佛子。
本来北地之事是归白莲圣女所辖,南地之事则是弥勒佛子所管,贵州也应在佛子之麾下,但这位夫人毕竟身份特殊,名义上虽然听从佛子的指令,但做事却总是看自己的想法,就想上一次劫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