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第279章 危机的后面是机遇
正月十二,陈卫红收到晏家秀打来的传呼,说是有事找他。
陈卫红找了个公用电话回过去,这才知道晏家秀来家里找了他三次,却都没有见着他。通过询问,陈卫红知道晏家秀即将开始实习,可能四五月份就要联系工作单位。
“晏家秀,不好意思,事情太多太杂,我还真把这个事情给忘记了。你先好好实习吧,分配的事情,我尽量想办法。”对这事,陈卫红也没底。
“陈老师,你在哪里?什么时候有空,我想……看看你。”电话那端传来有些胆怯的声音。
这一年,陈卫红除了给晏家秀寄过两次钱去,没有再去过问她的事情,听到晏家秀的话,不禁有些歉意:“这几天我确实忙不过来,这样吧,等事情有着落了,我再来找你。”
“陈老师,不是这个意思,我是……”
电话里比较嘈杂,陈卫红听不太清楚,大声问道:“晏家秀,还有什么事吗?”
电话听筒里静了一会儿,才传来一阵弱小的声音:“没什么事了。”
“祝你新年快乐,有什么事情再联系。”陈卫红说完之后,放下电话。
双江门市开业日期临近,陈卫红三人分头进行准备。
经过反复比较,龙城县的三友商行门店,选择了首批招聘的营业员中,龙城县猪棕厂的那位下岗工人,是车福群一家比较熟悉的人,家庭有底有实,而且勤奋踏实,头脑也还算灵活。随后,开通用了几天时间完成了业务交接,又花费几天时间带着她熟悉业务,并进行了考察,觉得基本满意。
与马群佐取得联系之后,陈卫红先坐班车赶到省城,去黄跃家拜访了黄跃的父母亲,并委托黄跃出面,邀约他的几个好朋友聚了聚。其间,又抽空去拜访了杨教授,简要地介绍了调研工作的进展情况。随后,登上了开往广州的火车。
从长途火车是单调而枯燥的,对陈卫红而言,却完全不同。在车上,陈卫红认真阅读起前段时间调研的原始记录,翻看着自己拍摄并冲印出来的照片,联想着当时的情景和这段时间的思考结果,开始了调研报告的撰写。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与双江市甚至西南省的生活节奏完全不同。街边,没有打牌闲聊的人,人们大都行色匆匆,匆忙地行走,匆忙地做事,甚至,吃饭都是匆忙的。
陈卫红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快节奏与压力,自身的血液似乎也跟着沸腾起来,就连心跳,也有些加速的感觉。
在马群佐的带领下,陈卫红先是到他们委托生产的制衣厂去转了转。路上,马群佐比较详细地向陈卫红介绍了情况。
上次决定要在外面寻找生产厂家代为加工生产之后,马群佐通过考察比较,选择了这家台资企业。随后,把夏世伦等三位服装设计师和荣生服装厂的技术负责人一起邀请过来,与制衣厂的设计师和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一起进行了研究,对设计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并反复三次试制出样品进行比较,最后确定出产品标准。
根据制衣厂老板的建议,从这批服装起,女装不再使用荣生服装的商标。对新商标的起名,考虑尽可能取一个洋气一点的名字。
“我没有什么文化,不知道怎么取名,就把外国名字中常用的字写了二三十个放进一个口袋,然后闭上眼睛,依次从口袋掏出一些字来,决定掏出什么字就用什么字。结果,第一下掏出了一个伊字,第二下掏出一个丽。考虑一下,这两个字太简单了,又继续往下掏,结果,掏出一个雅字。后来,我们就决定用‘伊丽雅’作为女装的商标。然后,请一个懂外语的人,根据这个读音拼了个英语单词,又请人设计了一个具有外国风格的商标。”
“马老板,你太有才了。”陈卫红强忍着笑赞叹道。
“一不做二不休,反正我们的服装确实是台湾的厂家生产的,后来,我把生产企业也落款成香港的。这样,我们的服装,就成了真正的进口货了。”
“哦,联系的哪一家?”
“正在委托朋友帮忙注册。”马群佐有些神秘地笑了笑。
对于这些,陈卫红不大懂,见马群佐不愿往下说,也就没有继续追问。
马群佐是这个服装厂的客户,而且量还不小。但制衣厂也仅安排了两名工作人员陪同参观并作说明,午餐也仅提供了两份盒饭和水果、茶水。
“陈老板,他们这里什么都好,就是生活接待上比较寒酸,不像你们内地,动辙就是几大桌,一二十个菜。”离开制衣厂后,马群佐显得有些过意不去。
“马老板,我非常喜欢这种风格,既节约经济,更节约时间。毕竟,我们是来做事情的,不是来吃喝的。如果我们内地做事情都像这样的话,就好了。”陈卫红感慨地说道。
马群佐将初步取得联系的几家制鞋厂的地址、联系人和电话交给陈卫红,找了一辆面包车给陈卫红,然后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陈卫红认真考察了几家制鞋厂,并就代理双江市甚至西南省的业务,与厂家达成了初步的协议。
借鉴“伊丽雅”服装的思维,陈卫红想到了下一步,提出自己的理念和要求,让厂家按自己的思路设计自己的品牌,或者自己组建设计团队,拿出设计方案,让厂方为自己定制。
在考察鞋厂的同时,陈卫红也在认真观察沿海的一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