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第218章 求师解惑
为便于陈卫红开展工作,根据郭相洋的安排,开学后不久,黄家伟在陈卫红的办公室装了一台电话分机。
开学以后,陈卫红利用到双江市的机会,不时去双江教育学院的图书馆借阅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组织、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书籍,遗憾的是没有找到市场营销与商务管理方面的文献。对于这些书籍,陈卫红千方百计地挤出时间认真研读,还专门购买了几个厚厚的硬面抄,用于摘抄或撰写心得体会。
对初中物理教材、中考考试大纲和中考题型,陈卫红已经比较熟悉,加上现在任教的两个初三班级,是亲手从初二开始带过来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得较好,师生间的配合比较默契,教学上也就显得比较轻松,学生的成绩也比较令人满意,使得陈卫红花费在物理教学上的精力节省了许多。
但是,对于全校特别是初三年级来说,陈卫红虽然花费了许多心思,每周的教师会、教研活动都在激励、开导老师们,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探索把自己的方法和经验介绍给老师们,还点对点地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指导,但具体效果如何,心里却没有底。
从第二周开始,为全面了解老师们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陈卫红抽出时间,深入各教师的课堂听课。不到半期,陈卫红就将全校老师的课全部听过一遍,最多的听了三四次。渐渐地,大石乡中学的教师和学生习惯了陈卫红随时推门进来听课,也习惯了课后及时找到陈卫红交流,还有些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和教研组长,积极响应陈卫红的倡议,开始跟着陈卫红到班上听课。
通过不断的跟踪听课、找学生了解情况,陈卫红欣慰与焦虑并存。欣慰的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改进比较明显,师生关系和谐愉悦,课堂上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比较好。焦虑的是,还有一些教师工作改进不显著,甚至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没有改变,教学效果差,学生或家长中的口碑也不好,更令陈卫红担忧的是,这些教师的数量还不小。
陈卫红发现,这些教学效果差、学生与家长口碑差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都不是自己的原因,学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或出了问题,都不是自己的责任。他们对于陈卫红提出的建议和要求,有的表面答应得快,却没有实质性的改进;还有的连表面的回应都没有,与陈卫红交流时,只是一个劲儿地找客观原因,要么抱怨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要么指责学生的家庭教育没有跟上,要么把自己的教学效果差归结为其他教师的作业多占用学生的时间多……
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帮扶和激励这些教师积极主动地工作和学习?陈卫红困惑起来。
开学以来,特别是郭相洋提议让曾小平担任学校的团总支书记以来,陈卫红就把曾小平作为重点进行指导和帮扶。半期过后,陈卫红发现曾小平虽然态度谦恭,对自己提出的建议一概表示接受,每天都非常地忙碌应付着各项工作,但教学与管理行为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效果也没有明显的优化,不由得暗自着急:“难道有些人真的是扶不起来的刘阿斗吗?是他们的问题,还是自己的方法不正确?”
明年六月的中考迫在眉睫,容不得陈卫红再去考虑是治标还是治本。焦虑之下,陈卫红决定亲自上阵,先治标,把这届的中考应付过去在说。在此过程中,尽量通过自己的行为对其他教师施加一些积极的影响,为大家提供一些操作层面的借鉴。
陈卫红担任着初三两个班的物理教学,每天都要与学生接触。后半期,陈卫红干脆以半个班主任的身份面对初三两个班的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并针对新的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了具体的工作方法与技巧。
好在曾小平与和正康明白自己的能力,清楚自己的不足,对陈卫红的“越位”不仅没有抵触,反而全力地积极配合。
渐渐地,初三两个班的工作有了些变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了些增强,教风和学风也在不断优化。
不过,陈卫红发现,随着自己对初三工作的深入和力度的加大,曾小平与和正康两人的工作却变得被动起来,班级管理也对陈卫红有着明显的依赖。到后来,基本是陈卫红安排什么他们做什么,完全把自己放到副班主任的位置,陈卫红反倒成了两个班实质上的班主任。
陈卫红不由地陷入了另一种焦虑,毕竟自己只有一双手,这段时间几乎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毕业班工作中,对于其他年级的管理和指导却有所放松,照这样下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了这一届却会放松另外两个年级,下一届的毕业班可能又会问题成堆,到时再去补,又将影响再下一届,势必形成恶性循环,天天疲于奔命却效果不佳,这可不行!
再有,如果大家都向曾小平和正康学习,把工作推给自己,就算把自己累死,也无法把整个学校的工作做好。
怎么办呢?曾小平与和正康,工作态度来说都没有问题,对自己布置的工作,基本都积极地响应并努力完成。工作方法来说,两人也在努力学习和模仿自己。可是,他们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效果却不怎么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再有,后进教师为什么不愿、不能从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