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的教师生活忙碌而平淡。一个月很快过去了,陈卫红基本熟悉了教学工作的相关环节,备课、批改作业等基本能够在上班时间内完成,课间或中午、下午放学,有时主动找一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或谈话,有时,也被学生围着问问题或者当面批改作业、试题。
物理热学部分学习结束后,陈卫红组织了一次单元检测。担心自己出题拿不稳,就选用了去年的试题来翻印。
一地乡中学没有专门的教务人员印制试卷,所有教师发放给学生的试卷、练习题,都由教师自己编、刻、印,印制试卷用的是《红岩》中印制《挺进报》的那种手推式油印机。
制作试卷的第一步,是在一块专用钢板上刻制蜡纸。这是一个技术活,除了对制作者的书法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外,力度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特别是整体用力的轻重要基本相同,但转角的地方用力稍微要轻一点。否则,用力轻了,蜡纸刻不穿,印来的字迹模糊不清;用力重了,只印几张试卷蜡纸就皱折、破裂,无法继续印制。陈卫红刻制的第一张蜡纸就因为力度不够,印来多数都看不清楚,只好重新刻制蜡纸。
油印试卷的第二个关键点,是调制油墨。买回的油墨是半粘稠状的,需要用煤油稀释调制后才能使用,如果调制的“火候”没有掌握好,油墨太清或太稠,印出来的试卷都看不清楚。
油印试卷的第三步,是给滚筒上墨。把蜡纸在油印机的纱窗上固定好后,要给滚筒均匀地上好油墨,通过滚筒在纱窗上滚动,让油墨透过纱窗和蜡纸上刻划破裂的笔划处,渗透到下面的白纸上。如果上墨不均匀,印出来的试卷,有些地方太浓,笔画搅在一起看不清楚,有些地方墨迹又太淡,也看不清楚。
油印试卷的第四步,是推动滚筒,印制试卷。这一步的关键是用力均匀,不然,印出来的试卷,墨迹浓淡不匀。
陈卫红是学理科的,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有种天生的本能,很快就能熟练地刻制蜡纸和印制试卷了。即使这样,刻和印两个班的两张八开试卷,总共也还是用了五六个小时。也许是因为印制试卷、练习题太麻烦的原因,教师们平时一般都没有印制试卷和练习题发给学生。
根据课时安排顺序,初三二班先进行检测。
由于试卷制作麻烦,对学生的检测比较少,使得学生对检测比较重视。检测结束后,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围着陈卫红不让走,要求让陈卫红当面把他们的试卷批改出来。陈卫红见学生们这么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很是高兴,就在讲台上当面给学生批阅试卷,直到下一节课的教师进来了,才歉意地离开教室。
最后一节课刚好是空堂,回到办公室,陈卫红继续批阅试卷。刚放学,一群学生就来到办公室,要求看自己的试卷。
陈卫红让学生寻找自己的试卷,已经批改了的,除了看分数,让学生先看一下错题,自己找一下错因,然后指导学生分析。还没有批改的,让学生找出来当面批改。
午饭后,陈卫红继续批阅试卷,大约一点半左右,批阅完了全班试卷,并将成绩登记上册。随即,统计出了二班的考试成绩,平均六十八点五分;全班六十二名学生,有十八名学生在九十分以上,其中包括八名补习生,八十分到九十分之间的有十二人,及格学生共四十名,有十名学生在三十九分以下。
下午第一节课,初三一班检测。之后是连堂课。放学后,陈卫红抓紧时间批阅试卷,直到晚上八点左右把试卷批阅完毕,并对成绩进行了统计:平均成绩六十四点六分;全班五十八名学生,有六名学生上九十分,其中有三名是补习生;八十分到九十分之间的有十四人,三十二人及格,三十九分以下的学生也是十名。
因为没有比较,对于这个成绩,陈卫红也不知是好还是差。为了找一个参照标准,第二天上午,陈卫红抽个空堂,去教导处找到林启三,想了解一下去年的情况。
林启三从去年的教学常规管理资料里,翻出上年的学生成绩登记册,与陈卫红一起对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陈卫红的成绩,整个年级来看,平均分比上一届高了约十分,优生率、及格率比上一届高约十个百分点,差生率与上一届相差不大。
林启三心里有些疑惑,这一届学生的基础与上届差不多,陈卫红,一个刚参加工作没几天的年轻教师,教学成绩居然比有二十年教学经验的韩定成好了这么多,这其间会不会有什么虚假的成分?比如监考不严格、评分放得太宽等。心里虽然这样想,但林启三却没有表露出来,依然微笑着高兴地拍了拍陈卫红的肩膀:“陈老师,不错,继续加油!”
“谢谢林主任鼓励,还希望你多多指导!” 陈卫红没有看出林启三眼神中的怀疑,谦虚地表示感谢。
回到办公室,陈卫红思考,如何评讲试卷呢?“教学法”课程虽然讲过试卷评讲课怎么上,但那些理论要点没有在头脑中留下什么印象,实习时也没有上过试卷评讲课。
陈卫红吸取开学第二天习题评讲课的教训,认真回忆了梁银友老师所介绍的经验和做法,初步设想,这节试卷评讲课不泛泛地将试题逐一评讲,而是把试题按知识点归类整理后排出一个顺序,以这个顺序为主线进行评讲。
在拟定教案时,陈卫红想,试卷评讲课与习题评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