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掌又名熊蹯,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脚掌,在华夏饮食文化中,它位列‘古代八珍’之一。
熊掌含有脂肪、粗蛋白、总氮、灰分,蛋白质水解产生17种氨基酸,具有补气养血,祛风除湿,健脾胃,续筋骨,治脾胃虚弱、风寒湿痹及诸般虚损等功效症。祖国医学认为,熊掌性平,味甘,入脾,胃经,是一种名贵的大补食品。
但是,随着这些年华夏国内栖息的亚洲黑熊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各种熊类产品受到了全面禁止,要想再光明正大地食用熊掌,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是在有黑熊栖息的碧罗雪山区域,人们已经不再把黑熊视为狩猎的目标,萧家的药材库中已经很久没有新的熊胆和熊骨入药了。
小时候,萧风曾经吃过不少熊掌,只不过随着动物保护措施的增强以及群众保护意识的提高,机会越来越难得了。
萧风也没有想到,自己第一次整治的熊掌居然是自己亲手猎杀的。
和生活在亚洲的黑熊亚种不太一样,生活在北纬45°的北美黑熊体型更为庞大,是亚洲黑熊有记载以来体重的两倍左右。
萧风猎杀的这头黑熊,体重超过1300磅,已经接近了北美棕熊的体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萧风稍微称量了一下,肢解下来的四只熊掌每一只都和人的大腿差不多。重量在5公斤以上。
虽说熊掌是用黑熊的脚掌来制作,但是前肢和后肢的差别还是极大的,当然了。从现代科学的分析来看,每一只熊掌的营养成分、物质含量都是相似的。
熊掌好吃,在其膏腴,前后掌,后掌肉粗,好吃在前掌。因为熊性轻捷,能攀援上树。前掌要比后掌灵活。冬眠时不再食,饥则舔其前掌。所以唾液精华浸润的也是前掌。
因此,在传统的华夏饮食之中,黑熊前掌确实要比后肢要更好一些!
处理好黑熊的其余材料之后,萧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处理四只熊掌。这可关系到将来熊掌美食可口与否的重要因素。
熊乃壮毅之物,其掌胶汁凝聚,须泡、烫、蒸、炖四道工序,还须酒、醋、水三者同炖,方能“软如皮毯”。
古人炖熊掌之法,先用泡使其软,再用烫去其毛,再用蒸去其骨,最后才配上酒、醋和各种作料炖烂。
《养小录》记载:熊掌难熟。烹不透食之发胀。也可加椒盐末和面裹,在饭锅上蒸十余次,就可酥烂。
明人宋诩在《宋氏养生部》中。则告以“用石灰汤洁,以帛苴而烹之,宜糟。其掌入烹猪鹅汁中,转捞数回,絮羹珍美。”
萧风处理熊掌的工艺就来自于明清时期,这道工序也经过了萧家数百年的保存和改良。算得上是一种成熟手段。
萧熊掌放上去。再覆盖上一层石灰。还好‘梦幻景区’的施工工地上还有点生石灰,要不然萧风还得满世界找这玩意呢。
加入冷水之后,生石灰开始发生反应,咕咚咕咚地冒着白烟,倒也是相当好玩。
接下来几天,这些熊掌就会一直留在石灰水里面浸泡,等到它全部发起来之后,才能更好地去除毛发、角质等等,最终获得美味的部分。
按照传统,熊掌发制的过程需要整整一个月,而现在蒙大拿天寒地冻的,萧风只能等石灰水冰冻之前,把它们搬进了车库里。
萧风计算了一下,等到新年过后全家人返回银杏村过年,刚好可以把发制好的熊掌带回去,到时候在年夜饭上享用。
萧老太爷和徐老将军听说萧风准备了4只大熊掌留着年夜饭的大菜,也是满心期待,对于两位老人来说,所谓的动物保护可没有太大的约束。
萧老太爷小时候锦衣玉食,别说熊掌,就是‘八珍’中的其余山珍海味,从小都吃了个遍。即便是解放后,也被不断有山民把自己猎杀到的熊掌、虎骨之类送到萧家,充当治病的费用。
只不过近些年来,因为动物保护的不断深入,老太爷已经很久没有品尝过熊掌的滋味了。这一次孙儿亲自动手猎杀了一头北美黑熊,萧老太爷自然是欣喜异常。
至于徐老将军,战争年代为了筹集军粮,别说黑熊了,就是老虎之类的大型肉食动物也曾经猎杀过,因此他可不认为吃点熊掌有任何不妥的地方。国家倡导动物保护,身为领导人的徐老自然是要从善如流,但是既然是在美利坚猎杀的黑熊,就不在此列了。
…………
处理好熊掌,天色已经有些昏暗了,毕竟阴沉沉的天气,下午四点就已经有了天黑的感觉。
天寒地冻的,萧风也没有打算举行什么宴会,而是让安德森开着车子把鹿肉和一小部分熊肉送到‘梦幻景区’工地的食堂,给建筑工人们加餐。
为了确保‘梦幻景区’在圣诞节前能够顺利投入使用,‘华夏建工’的全体工作人员还是相当负责,顶着零下5摄氏度坚持工作。
萧风已经询问过了,华夏建工食堂的秦胖子出身川西,手下可没少整治过黑熊之类的野味,因此把熊肉交给他烹饪倒也不用担心浪费了。
至于牧场内,占据牧场牛仔一半比例的老美们没有吃熊肉的习惯,萧风索性就没有留给牛仔们,反正以后机会还多,这一次就算是犒赏兄弟单位的辛苦。
虽然给工地上送去了大部分的熊肉,萧风还是把最好的一部分冰冻起来。打电话让联邦快递的工作人员上门取件,这些冰冻熊肉将会通过冷藏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