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骑马与砍杀大帝国>第四百五十二章 燕然之战 八

而大汉帝国内的那些分裂势力,包括突厥太鲁部这样背叛旧主的蛮夷,虽然都用各种手段得到了一部分从少府分流出来的工匠,但都因为受限于资源等等原因,而无法大规模的制造当初大汉帝国的顶级兵甲,就是现在大汉帝国内最强的分裂势力,有并吞天下之象的曹庸所建的魏国,得到当初大汉帝国少府裁撤出来最多的工匠,但鼓捣了那么多年,也不过是制造出不到五千具大黄具弩。

核心领地就并州和幽州以北,离大汉帝国极为近的突厥太鲁部首领阿史那特勒,无比羡慕和喜爱大汉的兵甲和武器装备,当初也是想为自己的高句丽军团配备上最好的单兵弩具大黄具弩,但突厥太鲁部搜罗到的汉人工匠中,当初在少府工作,懂得大黄具弩制造方法的有是有,但数量不多,再加上大黄具弩用料讲究,制作周期长,价格昂贵,所以使得阿史那特勒不得不放弃追求高大上的大黄具弩,转而去造更物美价廉的蹶张弩等弩具。

阿史那特勒自继承突厥太鲁部首领之位后,一直尽心竭力的建设突厥太鲁部,在这位受汉化很深,懂得许多治国之道和兴亡教训,又不乏游牧民族首领刚毅豪情和凶狠心机手段的杰出领袖的率领下,这突厥太鲁部的确是得到长足的发展,在三年前更是打败了突厥太鲁部在东方草原上最大的对手孛古部和师卑部,并且降服这两部,让这两总邑落达到四五十万的大部族,重新归顺于突厥,突厥太鲁部也是彻底统一,或者用阿史那特勒的话说是收复了东方领地。

在所谓的收复了东方领地,降服桀骜不驯的孛古部和师卑部后,阿史那特勒已经认为他的突厥太鲁部已经是东方最强的力量,可能在他眼里四分五裂军的大汉帝国本土,已经不能算作一个整体了吧,于是便自立为可汗,号称重建了突厥汗国。

阿史那特勒在发动西征以前,他也是从商人口中,得到许多关于西方河西走廊和安西的情报,但当时在他准备阶段时,安西军的东征刚刚发动,在河西走廊上称王称霸的,还是自认为是突厥汗国最根正苗红后裔和继承者太鲁部恨之入骨的,当初出卖突厥汗国最后一任可汗白眉可汗藏身之地信息的秃发部。

所以阿史那特勒当初准备西征要夺取燕然草原,而后伺机进取河西走廊时,首要确认的假想敌是秃发部,所以尽力收集的是秃发部的资料,详细了解的是秃发部军的装备以及战斗力,而后详细了解的是秃发部在河西走廊上的主要对手河西回鹘部和南安羌部。

等到安西军通过第一阶段的东征,一下就击败突厥太鲁部认为的西征最大阻碍和劲敌秃发部,从秃发部手中夺取了四郡之地几乎半条河西走廊后,阿史那特勒才如梦初醒,开始详细调查其原本在他眼中不值一文安西军的情报。

但阿史那特勒所领导的突厥太鲁部没有像安西军那样有独立的情报机构,派间谍或者细作潜入几千里外的河西走廊,打探情报很是不现实,所以只能是从河西走廊或是中亚回来的商人口中打探情报,得到的关于安西的情报自然经过想象夸大,并且语焉不详的。

阿史那特勒自认聪明的将从商人口中得到情报中,他认为是谎言或是有大纰漏的剔除后,得出了他认为的最接近真实的关于安西军的情报。

在阿史那特勒自己分析出的情报中,他依然是固执的认为安西军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敌人,至多也就是和原本的汉军武器装备相当,而之所以安西军能击败米尼公国十字军,还有雄霸中部草原西域的猰颜部,肯定是因为十字军和猰颜部名副其实,或是骄傲自大,被汉人所谓的计谋击败。

打死阿史那特勒他也是不会相信那些商人口中所言的安西军装备有大量比蹶张弩更强力得到弩具神臂弩,还有装备大量大黄具弩的情报,因为在阿史那特勒想来即便是他,已经统治整个东方草原,可以说是富有四海的突厥之主,都没有能力拥有那么多大黄具弩,一个小小的安西又怎么可能制造的出来,所以将从商人口中得到的关于安西装备有大量大黄具弩的情报,阿史那特勒觉得是夸大,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但阿史那特勒没有想到,如果按照常理安西大都护府一个紧靠敌人的边疆区,哪怕在大汉帝国全盛时期,大汉中央皇庭也不会将知晓大黄具弩等厉害兵甲制造之术的工匠派到安西的,所以安西应该是没有技术储备的,再加上大黄具弩制造难度和价格等等原因,所以才造成阿史那特勒的误判,武断的认定安西这面武器装备不会强于己方的汉式野战军团高句丽军团。

但阿史那特勒没想到的是李铮是拥有作弊器骑砍系统的,他是能制造武库的,而在武库中声明技术难度和技术壁垒都不是问题,只要有杀敌的功勋,就能在科技树上获得兵器的制造方法,而虽然大黄具弩的单价是非常高的,但其单价高的主要原因,除了原材料稀有价格高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有残次品,往往最熟练的大黄具弩制弩工匠制造出一把大黄具弩,都需要起码五把残次品。

而李铮因为是放在武库中制造,是没有残次品的,是你给几份材料,就为你制作出几把大黄具弩,所以在没有残次品,没有额外损耗的情况下,安西军用武库制造一把大黄具弩的单价比突厥太鲁部和曹庸的魏国这些有技术制造大黄具弩的势力,足足便宜了五六倍。

而且更为重要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二章 燕然之战 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