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骑马与砍杀大帝国>第三百四十八章 玉门关之战(七)

对于米尔诺的发号施令,西蒙和都鲁犹若未闻,不说现在是必败的局面,不到六千的轻重骑兵投入进去杯水车薪,发挥不了多大作用,根本就没有可能力挽狂澜,就是还有获胜可能的僵持局面,西蒙和都鲁都是不会下令将手下宝贵的骑兵投入混战中消耗的。

库蛮骑兵只是雇佣军,虽然雇佣军为了钱财,是很有可能丧心病狂,竭尽全力的,但现在这支库蛮骑兵的雇主弗里西亚王国银天鹅军团主美男子休又不再此地,没有雇主监工和赏金刺激的情况下,库蛮骑兵又岂会爆发全力,殊死一搏。

而诺曼骑士们虽然是米尼公国的军队,米尼公国的切身利益与他们也休戚相关,但可惜,诺曼骑士们属于米尼公国内封建主们组成的贵族派势力,而伊特鲁里亚军团则是由北意大利豪商组成的共和派招募和供养的。

虽然因为共和派许诺给了以诺曼人主导的贵族派利益,米尼公国内部的两派矛盾有所缓和,诺曼人也答应东征,并派出大量军队参与,但诺曼人出兵只是为了利益,如果没有大量利益驱动情况下,他们是绝对不会舍生忘死的。

而现在在葭山大营中的诺曼骑士统领西蒙,见不到击败汉军的可能,也想不到击败汉军,牺牲掉大量诺曼骑士后,除了获得统帅多米尼格的几句称赞和些许犒赏外,还能为诺曼人带来其它任何的福利,所以在被米尔诺颐指气使的催促后,立即冷笑下令早就集结起来的诺曼骑士们不进反退,开始向一片安静的北门逃去,无论米尔诺怎样恼羞成怒的叫喊,满面冷笑的西蒙就是不回头。

四千库蛮骑兵的统领都鲁,见诺曼骑士临阵逃跑,没有犹豫立即就是率领手下骑兵跟随,作为雇佣军,如果第一个逃跑,就是违反签订的雇佣军条约,被定性为消极怠战的话,不仅这一次雇佣军费无法收全,而且还可能影响库蛮骑兵的声誉,让以后无有雇主雇佣他们。

但现在有一支米尼公国的部队先撤后,都鲁再无顾虑,也是立即下令自己的军队撤退,敌军骑兵部队的撤退,在乱哄哄混战一团的战场上,很难被人发现,但自己脑中有一副雷达地图的李铮,却是能够看到大量红点快速朝无战事的北门涌去,于是知道了敌军开始撤退。

李铮立即命令身边卫兵点燃起直冲天际的巨大烽火,通知在葭山南北两条官道上埋伏的张公瑾和仆固俊率领的两只埋伏大军,告诉他们夜袭大营已经成功,要他们做好截杀敌人撤退之兵和援军的准备。

在向伏击部队发完信号后,汉军夜袭部队的攻势更为猛烈,在脑中拥有能显示敌军兵力分布雷达地图李铮的指引下,汉军着重向敌军统帅米尔诺所在位置推进,米尔诺虽然愤怒不甘,但可没有慷慨就义的心思,一见大量气势汹汹浑身浴血的汉军向自己这边用来,立即就是带领重金招募的卫队,也向北门逃去。

主帅的临阵逃跑,印有米尔诺家族族徽将旗的倒下,让还在奋战的伊特鲁里亚军团的士兵心中最后一点抵抗勇气立即消失不见,瞬间崩溃,数千人用希腊语大吼大叫,拼命的向北面逃遁,地上满是丢弃的兵器甲胄。

因为这些原本的东罗马军团士兵,是第一次来到中亚,与汉军作战,不知汉军是仁慈还是残暴,所以俱是不敢向汉军跪地请降,而且因为汉军同样也是奋战良久体力消耗过大甲胄沉重,没有展开追杀,所以李铮率领的夜袭汉军抓捕到的俘虏倒是不多,最后统计只有五百余人。

因为有南北两条官道上伏兵的存在,所以自认为敌军溃兵在劫难逃的李铮,并没有让手下士兵去追击,而是立即扑灭军营中的大火,而后休息养精蓄锐。

参加夜袭的众将,这时都是聚拢到李铮身边庆祝胜利,并且赞扬李铮的指挥有方,其中不止有李铮自己的勃达关汉军诸将,还有借调来的斩马剑士和锐士部队的统兵将领。

李铮听着众人称赞他如何英明神武,料事如神,只是笑笑并不应答,其实从一开始李铮心里就并不觉得攻克堪称险要的葭山大营是多难之事。

葭山大营之所以难以攻克,就是因为他建立在一座高几十米的大山上,那座大山虽然不陡峭,但占地极广,顶上能起码屯扎两三万军队和储存几十万石粮食,而且能够掘井取水,再修建坚固寨墙和在坡道上挖出壕沟和拒马后,自然葭山大营就成为一座需要死伤几万人才能攻克的堡垒要塞了。

但黑夜却是能让葭山大营的优势瞬间化为虚无,由大量弓弩和标枪,还有配重投石机组成的恐怖远程火力,在黑夜中被突袭后根本就不可能组织起来,即便成功组织起来,在能见度极低的黑夜,命中率大降,杀伤力也是与白天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在营寨内原本屯集的,用于出其不意袭扰侧击攻山部队侧翼后方的骑兵,也是根本无法在黑夜发挥功用。

所以等李铮知道自己的先头部队,已经填平拔除自己选定那一段寨墙前的壕沟拒马,并且弄塌那一段寨墙,能够让自己的夜袭大军大量涌入后,李铮就已经知道这场夜袭战自己赢定了。

通过这一场夜袭站获胜后,除了帮汉军建立信心,士气大增,更加团结敢战,以南阳大族为首的消极派短时间内再无兴风作浪的理由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诺曼骑士和库蛮骑兵弃伊特鲁里亚军团的士兵先逃一步这点上,让李铮幡然醒悟,看清了敌人的一大弱点。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八章 玉门关之战(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