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西域风云>第251章 三国之战(四)

孙威见大宛方面正努力翻译,心中暗喜,心念电转,又长吟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大宛的通译方才将那一通南腔北调弄懂,报告统帅道那是骂人,听得这又出了诗,只得再凝神细听,一听之下,不由目瞪口呆,大宛统帅连声催促,让他翻译,那通译无奈,只得翻译道:“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了,叶子浮出水面紧密相连。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儿在莲叶东面嬉戏,鱼儿在莲叶西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南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北面嬉戏。。。。。。”

“放屁!”大宛统帅一声怒喝。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对面汉将又不是发疯了,怎么可能跑这两军阵前玩儿起抒情了?这明明的是那通译汉语不精,胡乱翻译。

那通译连声叫冤,说道汉人说的就是这个,如有错误,天打雷劈,全家被流沙淹。

大宛统帅听得通译这誓发的够狠,又有其他通译在一边证明,不由沉吟。难不成,对面的汉将想家了?想那美丽的江南水乡的景色了?是不是那汉将想和他打个商量,两军停战,让他们搬师回家?

想到这里,大宛统帅急令通译向前,告诉汉人,如果现在放下武器退兵,大宛人指天为誓,一定不会攻击。

那通译领命,直去了好久,久的中路战事都快结束了,仍是没有回来,大宛统帅心中焦急,正要再派人催促,那通译终于回来了,只是,这通译满面汗水,脸上通红,回到阵中也不汇报,先要了一瓶水,好一通狂喝,喝罢才汇报道:他去见汉将,那汉将先是怀疑他的身份,一再要他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真的是受命而来,那通译解释又解释,对面汉将却只是摇头不信。

无奈之下,那通译表示,如果实在不信,他就只能回去了。

没想到,这一回那汉将信了。

------废话,再不信这时间就拖不得了,通译要是回去了,大宛人不就开战了?

汉人好容易相信了那通译的身份,接下来又对通译的汉语水平提出极大的质疑。也不知道是通译的水平差还是对面的汉将听不懂汉语,反正那通译说东,那汉将就听成西,通译说“休兵”,那汉将就听成“大葱”,而且一再追问为什么要用大葱,是不是还要放些生姜为宜。

通译说“停战”,那汉将就听成“眷恋”,而且还立刻视通译为文学好友,现场吟诗一首曰:“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还直个劲儿的问通译大宛可有这等好诗。

通译受不住激,分辩了一句“大宛也有好诗”,结果这诗人汉将就来了劲儿了,好一通论诗,什么“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这一通长吟,一边吟还一边摇头晃脑。

到此地步,通译也发现情形不对了,现在的情势,要么是他发疯了,要么是那汉将发疯了,但他自我反省,好象自己没有发疯,这汉将看着不象正常人,但好象也不是发疯。

通译心中怀疑,于是表示要是再讨论诗词,他就回去了。

这汉将如梦方醒,开始与通译认真讨论起休兵的事宜,这一回也不打岔了,也不研究诗词了,而是满口的军事术语,而且极为专业,与通译反复商讨,细致研究。

那通译到最后终于火了。

其实这事儿真的没什么好研究的,就一句话:你们放下武器退兵,我们不追,不相信拉倒。

那汉将见通译真的不再讨论了,于是表示会和部下研究一下这个提议。

通译心中已经隐约猜测到了这汉将的目的,于是立刻表示,只给这汉将一柱香时分研究,过此时间不候,到时两军开战,胜负各安天命。

那汉将听得通译如此说,也只能表示同意,但他说按汉人规矩,要先向大宛人致谢,并且要表示自己不是害怕大宛人,然后才能退兵。请通译先行回去,待他在两军阵前按习俗说罢就退兵。

通译听着心中狐疑,心想自己于汉俗也是很有研究了,怎么没听过这样的习俗?但他也知道,汉朝地广千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可能这汉将的家乡有这样的习俗也未可知,好在终于得了这汉将表示退兵的承诺,于是这通译总算哑着嗓子回来了。

大宛统帅听了这话,心中也是起疑,悄悄传令,一旦对方仍是这样行事颠倒,不要等待,直接攻击。

这一回,那汉将好象终于神志清醒了。只见那汉将步出阵前,先是向四方做了个罗圈揖,然后扬声长吟。

那通译侧耳听着,只听那汉将吟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那通译嗯了一声。

这典故他倒知道,说的是申包胥哭秦庭的故事。

春秋时


状态提示:第251章 三国之战(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