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中华苍穹>第四百二十二章 决战前夕
这支军队很有可能是中国人的新式攻击手段。此点请前线各级军官加强观察。”

“……”

不管各国会怎么想怎么做,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飞艇在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完善的空军指挥系统和作战理论,这可不是买几艘飞艇、购几项专利技术就可能获得的。即使可以自行摸索,且不说所耗费的时间。从训练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和经过实战检验过的理论有可比性吗?飞艇在中国的横空出世和以其暴力的攻击手段,让人看到了中国崛起的势不可挡。白人的高傲依存在,但他们不得不正视远东这个唯一的大国。

“我们必需考虑战胜后的中国对世界局势的影响。”这是所有国家同时都在考虑的问题。

其实包括德国实习士官在内。他们只了解很片面的东西。比如运递新西伯利亚城的燃油是五千吨,其中一半装在卡车上运往前线配给装甲师的等等。比如空投燃油的行动只持续了五天。不是不想再投了,而是没东西可投了。随着燃油锅炉越来越多的装到军舰上,随着装甲部队必然的扩大,中国对石油的消耗必然增加。而中国至今只在玉关门发现了一个小的可怜的油田,大量所需燃油依然需要多国外进口,空军五天的行动就已经让国内而每天石油存量下降到警戒值。

“鄂木斯克地处北线东西交通枢纽,未来必将成为中国控制西北的核心城市,今日将其全部焚毁日后重建也相对简单。但真的不能再烧了。这么大的火我军也无法进攻呀。”梁华殿擦了把汗,真nm热。

参谋本部还在讨论要是不进一步扩大燃烧范围时,收到了梁华殿从前线发的电报,这下总算是坚定了参谋本部停止攻击的决心。阿柴求的袁寿山兵团大部已经过河,可以开始进攻鄂木斯克的军事行动。但最后攻击行动却延迟了两天,因为大火整整烧了七天。

行动有效的,俄军在鄂木斯克的中心阵地算是完蛋了,这场大火让俄军直接损失六万余兵力,虽然大部都是烧伤和熏倒,但失去战斗力是勿容质疑的。除此外粮食弹药的损失无法计数。这让剩下的三十四万俄军连基本的生活所需都成了问题。幸运的,鄂木斯克不同于海参崴那面积有限的城市,宽广的地域有足够的纵深梯度安排兵力和物资。不然这里将成为第二个海参崴。

但中国看似狂暴的攻击行动,却引起了参谋本部中众多实习参谋的担心。因为面对如此狂暴攻击却无力反制,最好的办法就是全线撤退,但此时的俄军已经退无可退。从军事上说,阿斯坦纳和鄂木斯克是扼守中*队向西推进的重要据点,因为俄军指挥失误丢掉了阿斯坦纳,南线的大门已经被中*队打开,这时再丢掉鄂木斯克,中*队则可以全面四下出击。俄国至是更是防无可防。从政治上说鄂木斯克也绝对不能丢掉,中俄交战无论海陆。俄国至今一败再败,尼古拉二世急需一场胜利来平息国内此起彼伏的革命。所有的条件都一再表明鄂木斯克的重要性。既然撤不下去也守不住,那最后的办法就是孤注一掷的全面进攻。既然在轰炸中损失再惨重,俄军总还能集结起超过二十万的有效进攻兵力,而河对面的中*队仅有五万余人――

关于这点,就连正在实习甚至还没有完全从军校毕业的学员参谋都认识到这个问题,他们不认为阿列克塞耶夫这位老将军看不到这点。

“你们忘记分析此时的俄军心理。”参谋本部战略分析会议上,参谋总长王士珍为这些实习参谋们上课:“有表面情况上看的确如此,一但俄军全线发动渡河强攻,梁将军未必能顶的住。但这些情况俄军知道吗?即使知道他们真敢反攻吗?别忘了前期交战我军以快速突击可是把俄军打怕了,万一这正是中国人想勾引俄国离开阵地好故计重施的计谋怎么办?那时已经离开坚固阵地在平原上的俄军再被中国人突击怎么办?背后可是一条没有桥梁的大河,如果中国人又来一次突袭,一但没顶住那只能跳河了。”

参谋本部里就是这样,真实的战争才是最好学习的地方。所以指挥战争和培养新人总是同时进行,让这些新来的参谋们去模仿对方指挥官来考虑战争,一面可以培养未来的将军们的指挥能力,同时也能很好的对目前的战略思想进行有效的补充。其实远在鄂木斯克的阿列克塞耶夫也是这么想的,虽然他有把握拼着巨大的损失强渡额尔济斯河。但他同样没有把握能顶的住中国的再次突击,阿列克塞耶夫想的南下去进攻正在渡河的中国第二集群。但驻守鄂木斯克的兵力少了,怕顶不住中国人的进攻。驻守的兵力多吧。又没把握能正面击溃中国第二集群。此时的阿列克塞耶夫是相当纠结。

“当然,为了防止俄军狗急跳墙。必需对俄国施加更大的军事压力,迫使俄军进入全面防御。”会议上,王士珍当场就下达命令。

命令随着电波传到了西方战场,在新西伯利亚城完成重编的日本第一师、刚刚抵达的琉球师与三个朝鲜师也奉命再次增援鄂木斯克。正在阿斯坦纳整编哈萨克军的聂士成即可率其主力并哈萨克军一部共计五万余人朝库斯塔奈进发,同时以日军第五师为主力与哈萨克军一部共计三万余人直逼彼得罗巴甫尔。最南边的刘盛休是所有中*队进军速度最慢的一支军队,因为他的进军方向上有太多曾经的中国藩属国,进攻俄军的军事行动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二章 决战前夕--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