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中华苍穹>第三百九十四章 商人的野望
着越来越多的税赙,组建了一支又一支的军队,修建了一条又一条的道路。今日他们能坐在皇宫内院饮宴,正是因为他们立下的这些功绩。要知道这样规格的宴席可是开国的第一次,就算是前清时期,除了当朝几位重臣外和外藩外,可从来没一位平民能进到这里饮宴,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呀。吃了这么一顿筵席,以后回家在街坊面前可有得吹了。

87岁的乔致庸身体已经很差了,平时在家也没有精力掌管家事。如今为了能进京面圣更能吃一顿宫廷筵席。老乔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力,一拐杖打跑了劝进的子侄晚辈,不远万里坐着小车进京。乔致庸秉承着儒商的传统,以信义为先。这些年随着国朝实力大增。商人们在海外的经营也不再向前清那样处处受到排斥。见贯了朝廷起落的他很清楚,商路的通断与否,其实就取决于朝廷的实力。

国朝大军一改长期固守的态势,以雷霆之势杀进西伯利亚,未经大战便在寒冬的掩护下控制了整个西伯利亚。只待春天到来就大举收复西伯利亚。南方的海上,强大的舰队也已经做好了大战的准备。然而现在看起来,整个局势并非如同开战之初那样一片大好。在北方的鄂木斯克,俄国正在集结大军,据说已集结的兵力达到四十万之多而且还在增加中。在非洲,总排水量四十多万吨俄国远东舰队已经枕戈待旦,而俄国还在抽调一批老式舰队组成第二太平洋舰队,正在朝太平洋驶来。俄国已经向世界宣告,将在春暖花之开际南北海陆并进夹击中国,不仅要攻入北京还要攻下西安。彻底灭亡中国。

然而国朝在北方的大军总共加起来不过三十余万,不仅要阻击俄国五十万的大军,还要攻下西伯利亚的俄国各重兵把守的城镇。海上,国朝海军现在不过二十多万吨的排水量。单从数据上来看,国朝似乎败局以定,以至于国内已经谣言纷云。都说国朝几经征战,如今洋人也不敢欺凌中国。此时中国可谓外御其侮内兴工业,正是国朝兴盛之时,更当以发展国朝经济为重,此时皇上却兴兵征伐引来俄国强力报复实为不智。

必竟是五十万俄国陆军。必竟是四十多万吨排水量的俄国舰队,单从数据上中国的远落于下风的。加上在华的洋人报纸的各种分析论证,似乎中国的赢面都不大。唯一能够给中国军队加分的只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这项却是一个无法明确定性的东西。民间哀嚎一片。陆地上隔的远还好,可在海边已经出现向内地搬迁的风气。南洋一带就已经形成风潮,爪哇、坤甸等地有条件的人家正举家向国内迁移,没条件的也把自家长子派回国内,还美其名曰――回国报效。民间风潮自然有言官向朝廷进谏,进而要求朝廷或强制镇压这种言论或表明必胜的原由。总之要安定民心。

不因言获罪是自古来便是标榜明君贤臣的基本的要求,如果因为民间有些言论而动用军队镇压,这摆明了就是丢掉民心,此法自然不可取。而无论皇帝还是大臣们都相信最终胜利要属于中国的信心是来自于,先进的武器装备系统和先进的战略战术,而这种东西也明显不能在战前暴露。所以以在各种场合朝廷都表现出对即将到来的大战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就是希望民众能从这样行为中读出朝廷对大战是胸有成竹的。当然,朝廷高层中虽然都有必胜的信心,但对是否能完胜却报有怀疑的态度。参谋本部无数次推演的结果都是惨胜,于是对于战后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军事重建这一矛盾的问题,文武官员到是各执一词。

可偏偏就有这么一群人却无条件的相信朝廷能够大胜而归,他们不是皇帝朝臣,不是民众,甚至军队已经做好折损过半的准备。而恰恰就是这群商贾,他们对朝廷的军队却有着无比的信心。

乔致庸巍巍颤颤的站了起来,向黄玲拱手道:“启禀长公主,当年对日大战之后,皇上曾鼓励草民等向南美投资,草民等也顺应皇上的号召在南美建立起庄园、工厂。无论是智利、阿根廷还是巴西,当地朝廷和民众都是欢迎的。早些年厄瓜多尔也是欢迎的,可是这些年的厄瓜多尔总统却对我华人是百般阻挠。殿下也在厄瓜多尔有投资,这些年损失有多大不需要老朽明说殿下也是清楚的。老朽等此次面圣,一来为亲眼目睹天颜、叩谢天恩,二来就是希望肯请皇上在国朝此战之后能对草民等在海外的投资加以扶持呀。”

“是极,是极。到时还请殿下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几句呀。”其它的商贾也纷纷站立起来应道。

“诸位前辈快快请坐。”作为晚辈的黄玲早起站起身来示意大家坐下说道:“承蒙皇上不弃,认小女为妹,但殿下二字实在当不起。大家都是知道的,我夫家和娘家在国内都没有太多的资产。相反大部分的投资都在国外,厄瓜多尔更是有大量投资,一但失去朝廷支持,损失也是很大的。皇上那边小女子自然会多言几句。在这点小女子可是与诸位长者一致的,大可放心。只是厄瓜多尔远在太平洋的那头,朝廷想要支持我等必然要派遣一支强大的舰队过去。可据皇上所说,此次对俄作战朝廷虽然志在必得,但战损恐怕过大。尤其是海上。皇上曾透露说战后可能损失过半主力舰,到时朝廷也是有心无力呀。”说话间,黄玲一脸忧虑的模样。因为黄玲的夫家杨家和黄家主要投资全在厄瓜多尔。

黄玲此话一出,乔致庸却


状态提示:第三百九十四章 商人的野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