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第一次人机战争>第四十七章 热烈祝贺红旗更新,加更一章

公路上兽人的吉普车爆炸的时候,正用半蹲的姿势举枪向公路上瞄准的晨曦有些不甘心地垂下枪口,站起身继续向公路上跑。

刚才陶波看到的火光并不是她的枪口焰,实际上她使用的这种狙击枪在隐藏踪迹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枪口前方有个硕大的消焰器,即使在黑暗当中也不会有那么明显的特征,更不会弄出一溜火光,给敌人指出方向。

刚才一发入魂干掉吉普车的是熊波使用的一百毫米火箭弹,这种设计用来对付装甲车辆的武器打皮薄小馅的吉普车明显有威力过剩的嫌疑,直接把装了四个兽人的吉普车还原成了零件状态。

当然使用这种初速不高的火箭弹攻击在公路上疾驰的吉普车绝对是一件很考验射手技术的工作,毕竟为了在强电磁环境下正常使用,登陆部队使用的火箭弹头没有自导功能,属于撒手就管不了的早期型号,射击运动目标完全依靠射手瞄准时选择的提前量。

这件事说起来很讽刺,掌握了核聚变技术的人类在与高级人工智能之间的战争当中,使用的武器居然是数百年前的二战水平,要是天上再出来个双翼螺旋桨木制小飞机,那就算影视经典了。

晨曦在山坡上发现李易打算夺取汽车的时候,就招呼熊波向公路靠近。只不过她还记得自己有掩护的任务,所以并没有把手里的武器换回短突,而是抱着沉重的狙击枪奔跑——如果这时有敌人出现,她还要指望枪上的红外设备来为李易提供掩护。

晨曦的体力不错,但是仍然不能和长得跟熊猫一样的突击手比,所以熊波很快就跑到了她的前面。

对于那辆开着大灯赶路的吉普车来说,晨曦的夜视设备没有什么优势,所以两个人几乎同时发现了目标。但是落在后面的晨曦刚好位于一个比较低的洼地里,这让她完成观瞄过程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等到她找到了合适的射击位置时,熊波已经提前一步发射了火箭弹。

虽然十二点七毫米狙击枪在使用过程当中有很多限制,但是熊波能够抢在她之前完成在正常情况下需要两人同时操作才能完成的射击准备,仍然展现出他过人的能力。很明显陆志超选择熊波来配合李易并不是随意指派。

要说起来, 无论是狙击枪还是火箭筒,对于发射阵地都是有要求的,而且使用武器时的姿势也必须规范。只不过在空旷场地上,熊波比晨曦要更适合发挥一点。

枪声在寂静的夜晚可以传出很远,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和火箭弹的声势相提并论,所以当吉普车被击中爆炸后,渐行渐远的兽人车队终于意识到自己后方的同伴遭到了袭击,于是司机纷纷踩下刹车减速,然后回头张望。虽然距离太远已经不可能看到那辆汽车,但是仍然能看到被爆炸映红的天空。

本来汽车就已经颠簸得像是筛子上的沙砾,这时突然又加上急刹这个矢量力,终于让一直在箱盖上卡得很结实的手榴弹获得了足以克服摩擦力的动能,从箱盖的缝隙里脱身而出,但是它并没有像李易希望的那样落到车厢里,而是掉到了箱子里面。手榴弹上的弹簧伸张,握柄上的卡子被弹了出去,延时引擎开始工作,爆炸的瞬间,明亮的光芒充斥了狭小的箱内空间,如果这时有一个人在这里观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箱子里整齐码放着多半箱独立包装、外形规则的矩形小方块,看起来就像是肥皂。只不过小方块的纸制包装上印刷的是一个英文字母“c”和一个模糊的数字。

手榴弹爆炸之后,一次剧烈的殉爆紧随其后,强大的冲击波横扫半个车队,把这支运送工兵设备的车队吹得七七八八,冲击波甚至在黑夜的天空当中制造了一朵冉冉升起的小蘑菇云。

“你能想象吗?”李易说道:“据说罗伯人是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种族,兽人是生物科学最高技术的体现,但是他们用的是什么?”

他奋力转动方向盘,好避开路面上的一个大坑,这种卡车的方向舵没有助力装置,就是最原始的机械传动,即使想让前轮调整一个很小的角度,也必须把方向盘转动半圈左右。如果要完成像现在这种绕开水坑的动作,就得连着绕好几圈。刚才他好不容易启动汽车上的柴油机后,第一次操纵汽车在公路上调头的时候,就因为对转向程度估计不足,差一点把车开进沟里去。相比之下,这破车沉重的离合反而变得微不足道。

李易终于完成了这个闪避动作,操纵着汽车没怎么减速就从水坑旁边开了过去,这说明他对操纵这辆车已经积累了一些心得。当然这也是因为车速本来也不高。

没人能在这种土路上开出高速来,李易觉得自己家里那个最喜欢飙车的叔叔也不行——倒不是说他不敢,而是因为他那小身板在这种剧烈的颠簸当中坚持不了多久。

他一面甩开膀子把方向盘转回来,一面继续抱怨道:“这破车甚至要手摇启动,我刚才在公路上耽误的时间都花在这上面。要知道我家那边的四轮拖拉机都是电打火了。”

他抱怨的对象正是晨曦。驾驶室里可以坐三个人,但是另外三个人都表示后面的车厢更宽敞,待起来也更自在。

本来按照晨曦的意思,她应该到车厢里用狙击枪从驾驶室上方向前警戒,但是熊波说他的机枪更适合这个活,于是陪李易坐驾驶室的工作就落在了晨曦的头上。

说实在的,对兽人的运输工具感到友邦惊诧的并不只有


状态提示:第四十七章 热烈祝贺红旗更新,加更一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