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六月十三日,石敬瑭病死于邺都,死在家里,算是善终,临终前将儿子石重睿托付给宰相冯道,冯相的无耻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先后侍五主,包括耶律德光这个契丹皇帝,在每一个主子手下居然都当宰执,称得上是五代第一厚黑大师,政坛不倒翁,这样的人,操守当然和婊子有一拼,石敬塘尸骨未寒,他就和兵权在握的景延广将孤儿寡母扔在一边,拥立大眼睛的石重贵为帝,这个皇帝德行在平均水平以下,他一上位,就娶了小叔的老婆,他该叫婶子的女人,冯氏,luàn_lún名声之臭,在五代仅次于后梁的朱全忠(朱温,和几个儿媳妇luàn_lún),因为他祖上是沙陀人,可能大草原上女人是可以由父子,兄弟接收的习俗还在起作用吧,同样luàn_lún的唐玄宗,似乎没这么臭的名声。
在逻辑上来说,这么做是有道理的,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代之一,外有节度使们虎视眈眈,内有骄兵悍将飞扬跋扈,如果登基的是一个屁事不懂的小孩,很难不让有野心的人有所动作。
当时的侍卫亲军指挥使景延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无知者无畏,根本就看不到晋朝内外的重重危机,极力挑拨晋少帝石重贵向契丹称孙不称臣,因为“称孙不过家耻,称臣乃是国耻“,真是热血沸腾,这样一个人,做攻城拨寨的先锋可以,但决定国计民生绝不可以,国家气运的忖度和算计,是不可以只图一时之快而“跟着感觉走”的。或许正是因为是这样政治智商为零的一介勇夫,使他被石敬塘看中,越过刘知远,高行周,李怀忠等谋略过人的老将而领率最精锐的侍卫亲军,或许石敬塘认为,这样的人好控制,但他自已恰恰忘了,在五代十国,背叛和出卖是主题词,连唐庄宗这样的牛人也免不了被手下的伶人搞死,到了后周,英明睿智的周太宗柴荣在训斥作战不力的将领时用了大白话:“你们想把皇帝卖给敌人吗?!”
在景延广的极力鼓吹和挑动下,石重贵终于向契丹发出国书,称孙不称臣,而另一个重臣冯道,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只做他的“长乐老”,对后晋立国居功至伟的桑难翰在年轻气盛的皇帝看来,太过软骨头,其与契丹结好,与民休养生息的建议被束之高阁,事实上,历史上装孙子的伟大皇帝不在少数,刘邦,李渊,李世民都不同程度地向北方游牧民族献媚结好,先稳住形势,不要让帝国死在襁褓之中,慢慢积聚实力,事实证明,只要不出根本性的错误,汉族总能把游牧民族打得很惨,匈奴人被赶到欧洲,突厥人干脆灭了种。
但读书少的景延广和石重贵当然没这种细胞(所以同学们要好好看书),很讲原则地和契丹人理清了乱七八糟的亲戚关系。面对这个悖逆的孙子,辽太宗耶律德光虽然生气,但并没有立即燃起战火,一方面,晋辽双方还在通商,南唐,西蜀,楚的茶,布匹,锦,瓷器等还在源源不断地通过后晋的地盘流向契丹,而契丹的牛马羊也需要和后晋交换各种游牧民族自已不能生产的生活用品,另一方面,石敬塘时代重用桑维翰,与民生息,极力发展生产,经过七年的建设,后晋的国力确确实实有较大的提升,这是后晋鹰派将领的仗持,也是契丹人所忌惮的,所以虽然双方口水仗打得厉害,边境不时因为契丹人的“打草谷”有小冲突,但大仗一时还打不起来,因为有巨大的通商利益存在,双方还能勉强保持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或者说平衡。
平衡很快被打破,始作俑者就是比粪青还粪青的景延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