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山里汉的小农妻>第30章 两个作坊
了啊!

这个好消息一经传出,靠山屯儿的村民们都以手加额,乐得跟过了年似的,别的村里的人听后自是羡慕不已,也都盼着沈家的作坊能快点儿做大做强,他们也好能有活儿干。

作坊刚开起来,沈若兰做为老板和技术骨干,首先要做的不是成产出多少产品,而是要先教会他们怎么做粉条,怎样做干豆腐。

其实,做粉条很简单,就是先选无青头,大小适中的土豆进行清洗,洗净后将土豆及时粉碎,边打边加水,打得越细越好,当盆里的水全部澄清后,取出表层油粉后,把下层淀粉取出吊成粉砣,放在太阳底下曝晒。当粉砣内水分蒸发一半时,把粉砣切成若干份曝晒。最好是放在背风向阳的地方,以防灰尘污染。

然后,把打好的粉芡倒进大面盆里,两三个汉子共同上手,一手抓住面盆,一手握紧拳头捣向用面糊调和的面团。

在漏丝时,要预备一锅开水,当锅内水沸腾时才漏丝。一人左手端着漏瓢,一人负责往漏瓢里添粉团,动作要轻快,端瓢者右手背不停地打击瓢里的粉团,不快不慢地让丝条沉入锅底再浮出水面。出锅的粉条甩进备好的冷水中,然后把水中的粉条放到另一个冷水缸里,在冷水缸里不断摆动,直至粉丝松散为止。

最后,将竹杆上的粉条挂到通风的户外冷冻,直到粉条冻结成一块,待太阳出来,再把冻在一起的粉条挂到背风向阳处,还要一直用手搓、用木棍轻轻敲打,直到晒干,一捆一捆的手工粉条便好了。

做好的粉条经过水煮,受过冷冻,通风晾晒,几经敲打,最后那光光的、软软的、滑滑的粉条及宽粉便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据不那么容易了,许多地方需要严格的按照要求去做,不然就会功亏一篑的。

比如,粉芡团温度不许得在30~42摄氏度为好,在漏粉时,面团不能太硬,也不能软,硬了条子漏不下来,软了漏出的条子容易折断,弄不好就会成为一锅浆糊。

为了让大伙儿能够熟练的掌握技术,沈若兰浪费了好几百斤的土豆,才算把粉房子里的几十个大老爷们培训出来。

培训完后,沈若兰把村子里的年轻妇女们都请到家里边,教她们怎么做粉条吃。

粉条的吃法很多,炖、煮、炒、烹,样样都好吃,沈若兰亲身演示,做了一大锅小鸡炖粉条,又坐了一个酸辣粉、一个猪肉白菜炒粉,做完后请大家随便品尝随便吃。

当然,她也不是白白的请她们吃的。

她的目的就是教会她们怎么做粉条,再让这闲着在家没事儿干的女人们到各个地方帮她销售粉条去。

因为家里的粉条要全面大力的推广,靠她一个人跑销售远远不够,于是沈若兰就把目光盯到了那些在无所事事的老娘们们身上。

靠山屯儿的老娘们她各个都熟悉,其中不乏有几个聪明伶俐、能言善辩的,只要她稍加培训,定能将她们培养成销售市场上的人才,但是她不能光找那几个人做,怕别的村民以为她厚此薄彼,于是就一视同仁,把大家都叫来,亲自给她们做示范,又教她们怎么去销售。

这些正秃噜秃噜吃着粉条的女人们一听沈若兰让她们抛头露面去卖东西去,都吓得急忙把碗放下来,连连摇手说自己不行。

沈若兰也不勉强,笑mī_mī的说:“这些粉条咱们往外卖的定价是十文钱,你们卖一斤我,要是卖一百斤就提一百文,是卖还是不卖随你们的意,我绝不勉强!”

土豆价格便宜,一文钱就能买二斤,三四斤土豆能生产出一斤粉条来,抛去成本和人工费用,一斤粉条的成本价就在三四文之间。

沈若兰给粉条订的价格是十文钱,即便是有点儿小贵,但是她相信,就凭她家的粉条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产品,就绝对会火爆起来,大赚特赚。

听到她的话后,原本还连连摆手的女人们顿时不再拒绝了,她们面面相觑着,眼睛里还带着欲欲跃试的兴奋。

“兰儿,你说我们行吗?”

说话的是桂生子媳妇,“我们就是一帮乡下老娘们,能到城里的酒楼客栈买东西嘛?”

“怎么不行?我去年还一个人到县城里卖过水晶冻呢?今年也在吉州卖过点心,只要咱么的货好,就不怕卖不出去,不怕赚不到银子!”

简单的几句话,给了大家莫大的鼓舞,桂生子媳妇率先说:“那,算我一个,赶明儿我出去试试去!”

“也算我一个,我也去试试去,没准儿还真能成呢?要是成了,我不就也能赚钱了嘛?”

“对呀对呀,也算我一个吧,成了最好,不成也不搭啥?难得兰儿给咱们这挣钱的机会,要是错过了,下回就指不定得啥时候能有这好机会了.....”

“正是这话呢,咱们要是自己能赚钱,自己花着也方便不是?省得花一文跟婆婆要一文,还得看她的脸子,只为一文钱也时常受气!”

“对,那咱们就都是试试,我不管你们,反正我指定得去,说不定我还真能挣到钱呢.....”

大家你一眼我一语,讨论的十分热烈。

沈若兰望天无语,果然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刚才没提给钱的时候还都异口同声的不愿意呢,这会子说能赚钱了,就一个个的都成冲锋陷阵的勇士了,她估计,现在不让她们去都不成了,明个肯定都得争着抢着出去。

“大家出去销售的时候也要将


状态提示:第30章 两个作坊--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