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书友、f663026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
正堂上,婚礼如期举行。
在蔡邕、李傕、孔融和华佗四人的见证下,五对新人相继拜堂成婚。
而紧随他们之后的则是一百余对新婚夫妇的拜堂仪式,场面十分壮观。
如此大规模的成亲仪式,在大汉历史上尚属首次,算是首开先河,注定被人广为传诵。
至于言辞褒贬,眼下还无从得知,想必是众说纷纭,各持一词,褒贬不一。
不过,在堂中观礼的朝中老臣却从众多新娘中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倩影,奈何这些女子皆是红盖遮面,无法辨认其容貌。
即便如此,他们仍是疑窦丛生,不时看向主持婚礼的大将军李利,眼神狐疑,神情颇为精彩。
如此情形,使得整个正堂的氛围十分诡异,那一张张堆满疑虑的面孔煞是耐人寻味。
事实上,很多天子近臣早已看出端倪,认出这一百余位新娘中有一半都曾是宫中内院的妙龄侍女和宫嫔。而另外一部分女子也是出身“名门”,尽管朝中百官还不清楚她们是何来历,但李利麾下一众文武却知之甚详,因为这些女子都曾是大将军内府的侍婢和众位主公夫人的贴身侍女。
今日,借着李暹、李玄、郭嘉、桓飞和许褚等人的大婚之际,李利麾下上百名至今还未成家的将领一起举行婚礼。其实,这也是李利对他们的变相赏赐。
自古以来,就有上位者给麾下亲信将领或立下大功的臣子赏赐美女的惯例。
起初,李利不屑为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出于对军中现状的考虑,他终究不能免俗,渐渐接受了为麾下将领赐婚的礼制。毕竟,军中将领常年征战在外,其中大多数将领出身寒微。根本没有长辈替他们张罗婚事,以致于征战多年仍是孑然一身。
在西凉军中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因为李利麾下的大部分将领都是贫苦出身,真正来自大家族或士族阶层的将领并不多。于是,在没有家族长辈替他们筹措婚事的情况下,很多将领清闲之时。经常出入烟花柳巷之地,随意找个歌伶舞女发泄一番,而后随军出征。
也正因如此,早期的西凉军声名狼藉、恶名昭著,每次攻陷一座城池便会发生很多强占民女之事,"jianyin"掳掠。胡作非为。而当时的大军统帅董卓却对此置若罔闻,一笑置之,以致于西凉军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很多良家女子都惨遭蹂躏。事后,许多妙龄女子怀有身孕,却不知夫家是谁,其命运之凄苦已然不言而喻。
有鉴于此。自从李利接管西凉军后,大力整肃军纪,严禁掳掠女子之事再次发生,一经查实,立斩不赦。与此同时,李利平定西域四郡时就曾强力推行麾下将士迎娶羌人女子和战俘女子之举措,曾将数万名女子许配给麾下将士为妻,并鼓励羌人女子嫁于汉人为妻,还为此制定了奖励措施。正是这一番举措落实下来,才彻底杜绝了全军将士肆意掳掠的恶习。从而赢得大多数将士的极力拥戴,稳定了军心。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李利切身体会到上位者赐婚之事除了拉拢人心之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军队常年征战或是戎守边境。普通将士根本接触不到适龄女子,更不可能有彼此爱慕之说,也就是所谓的自由恋爱。是以,很多将士都是父母和族中长辈给他们张罗婚事,若是父母多病或是早已过逝,那这些将士便只能靠自己成家立业。
而真正靠一己之力成家立业的将士不到总数的一半,余下的兵士便只能打光棍,有了饷银便到青楼快活一夜,而后仍是光棍一根,哪天战死沙场便一了百了。这种现象绝非个例,而是普遍现象,以致很多将士战死沙场后,连个收尸的亲人都没有,更不会有妻子儿女了。
所以,像今日这样大规模赐婚的事情,李利已经做过很多次了。时至今日,经他下令成婚的将士,没有十万也有八万,数万个家庭就因他的一声将令而组建起来。有时候,李利自己都觉得这么做很荒诞,很不人道,强行将数万将士和适龄女子撮合在一起,这样仓促组建起来的家庭到底过得怎么样,能不能成为温暖的家庭,一切都无从得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凡是他下令成婚的将士都绝对忠诚于他。至于家里究竟过得好不好,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离婚”之事发生。因为这个时代只有男子才能休妻,也就是所谓的“离婚”,女人是不可能离婚的。即使夫妻关系不和,实在过不下去了,只要男人不写休书,还得咬牙坚持下去。除此,别无选择。
久而久之,西凉军中便形成了一种十分另类的现象,不管是将领还是普通兵士,都希望得到主公赐婚,似乎只有主公赐婚,他们才能过得幸福似的。与此同时,仿佛只有得到自家主公赐婚的妻子才是最好,也是最美丽的,倍受将士们宠爱,视之如同珍宝。而今,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以致于李玄、郭嘉和桓飞等人都不能免俗,娶妻成婚都要请示主公,并请求李利为其证婚。而但凡是李利证婚的女子必定是妻室,将领如此,将士们同样也是如此,哪怕妻子出身卑微或相貌一般也不打紧。
不得不说,这都是个人崇拜惹的祸,更是上位者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的体现。几千年前是这样,千年后的所谓现代社会依然如此,权势始终散发着无以伦比的光芒,谁都不能无视它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