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1855美国大亨>第六百二十二章,狼群(4)

这次的袭击事件虽然英国人叫得很厉害,恨不得立刻就能鼓动美国加入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但是这件事情在美国引起的反响却相当有限。一直以来,美国人对英国的印象都很不好,当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美联社做过一个民意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大部分的美国人希望德国人能狠狠的痛打英国一顿,而且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反对美国加入战争。

在随着战争的继续,这种反对美国参与欧洲的战争的倾向越发的明显,在这个时候,几乎任何一个政治家,只要敢说要让美国的孩子们到欧洲战场上去拼命,只怕支持率立刻就会一落千丈。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因为美国的各家报纸在报道欧洲的战争的时候,都在集中力量的报道战争的野蛮和残酷。像纽约时报上面就曾经连篇累牍的报道战争中的双方疯狂使用化学武器的各种状况,那些报道中的触目惊心的数字和图片,尤其是那些因为芥子气而中毒的士兵们全身腐烂,皮肤上长满了黄豆大的疱疹的图片,更是让现在还远在战争之外的美国人越发的反对任何让美国加入战争的提议。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人普遍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欧洲人都是野兽,欧洲的战争,就是一群王八蛋在互相乱咬。作为高贵的,有德行的上帝的选民,怎么能跳到欧洲去加入一群魔鬼和野兽的战争呢?所以,欧洲人要打仗,就让他们自己打好了,关我们美国人什么事。这种观点自然也就成了美国民间的普遍的观念。

所以,虽然英国人使劲的宣传德国人滥杀无辜,甚至胆敢杀害和平的美国人,但是在美国民间,德国人的说法,也就是英国人故意引诱德国人袭击客船以便把美国拉进战争这个火坑的说法,在美国国内,反而有更多的人相信。

德国人当然必要的表示也是要做的。所以可怜的哈夫斯上尉自然就成了替罪羊,必须给与一定的惩罚。但是这个惩罚绝不能太重,一来在德国内部,大部分的人对于哈夫斯上尉的遭遇都是很同情的,尤其是潜艇部队中,绝大部分的人对于哈夫斯上尉是抱有巨大的同情的,如果真的严惩,那会严重的打击潜艇部队的士气的。二来因为德国人既然宣称,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英国人的阴谋,那么哈夫斯上尉的问题就不是违背公约屠杀平民,而是未能识破英国人的阴谋,导致帝国蒙受了不应该的损失了。而考虑到哈夫斯仅仅是一个上尉,要他识破这样的阴谋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所以对他的处罚当然也不应该太重,因为这是在不是哈夫斯无能,而是英国人太狡猾。另外,如果严厉的处罚了哈夫斯,那从某种意义上不是在向美国人表示,这事情的确应该由我们来承担主要责任吗?

所以,倒霉的哈夫斯只是被一脚踢到了预备役而已。甚至这个一脚踢到预备役都是个笑话,因为这支预备役部队很快就会转为现役,然后哈夫斯上尉自然也会重新成为现役军官。只不过升迁什么的多多少少肯定会受到影响。

……

“你们已经认定了,那个叫哈夫斯的德国海军上尉,会是一个很好的对象吗?”史高治问道问道。

“是的,这个德国佬被剃刀预备役之后很沮丧,因为他是个相当的有野心的人。这个惩罚虽然不重,但却会干扰他今后的路。所以他对于今后能够让他立功,让他成名的任何机会都会抓得很紧。而另一方面,他此前在德国海军的表现其实也不错,这次虽然背了处分,但事实上反而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同情,当他回到军队当中的时候,他会有更多的机会的。”葛莱史东回答说。

“那么就按你们的计划和他接触吧。”史高治说,“另外,我还有一个问题要问你。”

“什么事情,爸爸?”葛莱史东问道。他很有点担心,是不是自己有什么方面做得不够好了。

“你手中的宣传部门,最近表现得非常好。不过,你要注意,在未来,我们要渐渐地准备改变宣传的调门了。”史高治说,“另外,如果能让德国人的公海舰队和英国人拼个你死我活就好了。”

史高治这样说是因为美国迟早是要加入到战争当中去的,不加入到战争当中去,将来如何参与对欧洲的瓜分?在原本的历史上,美国人的加入给了德国人最后的致命一击,但是,在此后的巴黎和会中,美国却没有获得与他的力量相适应的地位。甚至于后来建立的那个什么国际联盟,作为提议者的美国,居然被英国和法国给排挤出去了。而在欧洲的种种利益,也被英国法国瓜分一空,美国人得到的相当有限。这里面原因很多,但是英国海军依旧占据着优势却是最为关键的原因。如果德国人愿意用他们的舰队和英国人玩一次命,那就太好了。虽然现在的德国舰队打不过英国舰队,在历史上,德国公海舰队在日德兰和英国大舰队打了一架,在那一战中,德国人利用了英国人的蛮勇,用战列舰狠狠的教训了英国人的战列巡洋舰一顿。然后在英国大舰队赶到后,趁着天黑的机会赶紧逃了回来。最后算交换比,德国人也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因此,后世的很多对军事一知半解的人在“研究”了这一战的交换比之后,就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德国人在日德兰海战中不是那么怂,而是英勇的和英国人拼到底,那么最终的胜利就会是德国的,而一旦歼灭了英国大舰队,德国就肯定能获得一次


状态提示:第六百二十二章,狼群(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