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1855美国大亨>第二百五十八章 ,农业革命的开始

关于日本德川幕府的欠债的问题,就这样不声不响的解决了,虽然日本人恨得直咬牙,但是他们确实没把握防住那些该死的纵火火箭。所以,他们也只能咬着牙,老老实实地认了。不过现在史高治的注意力主要也不在这件事情上面了。现在,史高治的注意力几乎全放在大实验室里去了。

在大实验室里,现在正在进行合成氨的实验,也就是通过工业方式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这个项目对于人类都可以称作影响深远。首先是农业,氮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只是氮虽然是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但是以单质形态游离的氮却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因而如果能通过化工方式,直接将空气的氮元素变成可供植物吸收的氨,那对于农业的意义几乎是革命性的。

在史高治上辈的时空里,某大国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能养活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甚至还不仅仅是养活,还能保证蛋、禽、肉、水产、水果的人均消耗远远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靠的是什么?除了某功德盖世的大德鲁伊的杂交水稻,更重要的就是世界第一的化肥产量。这才是兔国农业高产的真正保证。话说有些不懂事的小兔崽曾经一本正经的向兔国农业部提出:“你们能不能不用化肥,多用点农家肥,让我们都吃上纯天然呀。”于是农业兔们两手一摊,表示:“要是这样做的话,嗯估计全国粮食产量还能剩下四分之一,大概要饿死一半的小兔。”

在史高治原来的时空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北棒的农业自给自足还是有余的,但是随着毛熊练了天魔解体休克**,北棒立马就没了用于生产化肥的石油,然后,据说就在兔国的东北连连丰收的时候,北棒饿死了上百万人。当然这个数量要是拿来和白象比的话,有算不得什么了,兔国一亩田一季的产量都可以接近甚至超过一吨了,而水热等自然条件甚至还要优于兔国的白象国,亩产连兔国的四分之一都没有。靠着比兔多百分之四十的耕地,一年可以种三茬的水热条件,总产量却只有兔国的一半不到,每年可持续的导致200万小白象因为营养不良而死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最简单的一个数据就是,兔国每亩地里用的化肥是白象国的倍以上。正是化肥的出现,让农业第一次能养活这么多人。而化肥最主要的就是氮肥,氮肥的生产则离不开合成氨。

除了作为化肥之外,合成氨还有另一个功能——制造**。有了合成氨,硝酸什么的就不用担心了,硝酸什么的不用担心了,那火药**什么的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了。在没有合成氨之前,世界各国的火药什么的基本上就只能来自于天然形成的硝石矿了,当然,靠着堆积粪便呀,刮墙角呀什么的,也能收集到一点,但是到了十世纪后期,要靠这个来支持战争的消耗,那就简直像是在说马娘娘是国人民在心普遍崇拜的明星偶像一样不靠谱了。

如今,世界上最大的一些硝石矿什么的基本上都控制在英国人手上,所以,英国对于压倒欧洲大陆上的那些家伙是相当的有信心的,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旦英国人卡住硝石矿,用不了多久,欧洲人就没火药用了的。嗯,其德国人的问题最为严重。所以德国人对于合成氨的兴趣也非常之大,为此也认认真真的挑训了一批水平不错的专家到麦克唐纳化学与医药公司来,和美国人进行合作研究。

氢气和氮气通过化学反应是可以合成氨气的,但是这个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史高治知道,通过增加压力,可以让平衡向形成氨气的那头移动,而增加温度却会让反应向着氨气分解为氮气和氢气的一头移动。但是如果降低温度,又会让反应速度下降,所以,为了提高反应速度,又必须增加温度,而增加温度又会让反应向着分解成氮气和氢气的一端移动。所以又必须将压力继续增加。史高治知道,在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也必须将压力增加到200个大气压以上,将温度增加到600摄氏度,才能有相对较好的反应速度。而在这个时代里,嗯,要保持这样的高压,可不容易。

利用来自德国的耐压容器技术,美国和德国的化学家们开始了他们的研究。研究分成了几个项目组分辨推进,一个项目组负责耐压容器的制造实验,一个负责研究如何工业化制造原料气体——纯净的氮气和氢气。史高治甚至还亲自参与了第二个小组的研究。

如何制取氢气?嗯,学过初化学的估计立刻就会告诉你,往盐酸里面放些金属锌。是的,在学校的化学实验室里,氢气就是这样制取的。但是这样制取氢气,成本非常高,实验室里玩玩倒还罢了,真要靠它来合成氨,估计会亏本亏得一塌糊涂。

“制取氢气我可以想到的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直接电解水。嗯,这样做技术上最简单。而且我们现在也有了大规模发电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办法,我们能获得非常纯净的氢气。不过,考虑到现在的电价,这样做的成本还是不便宜。而我们的目的是最终制造出廉价的尿素,给农民们使用,价格如果太高,农民们就用不起了,这样的东西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选择一条技术上更负责,但是成本可以更低的办法。嗯,我们可以在炽热的焦炭上方吹入水蒸汽,这样就可以获得几乎等体积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和气体了。”史高治说,“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去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八章 ,农业革命的开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