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逍遥江山>第3120章 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只听得他朗声道:“君子谋国,

而小人谋身。

谋国者,

先忧天下;

谋己者,

先利自身。

盖智者所图者远,

所谋者深。惟其深远,方能顺天应人。

守之伐之,不如以德伏之。宜远图而近取。见先机,善筹划。

圣王之举事,考之于蓍龟,不如谛之于谋虑;炫之以武,不如伐之以义。

察而后谋,谋而后动,深思远虑,计无不中。故为其诤,不如为其谋;为其死,不如助其生。羽翼既丰,何虑不翱翔千里。

察人性,顺人情,然后可趁,其必有谐。

所谋在势,势之变也,我强则敌弱,敌弱则我强。倾举国之兵而伐之,不如令其自

伐。

勇者搏之,不如智者谋之。以力取之,不如以计图之。攻而伐之,不如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诱之以利;或雷霆万钧,令人闻风丧胆,而后图之。

实以虚之,虚以实之,以其昏昏,独我昭昭。

人皆知金帛为贵,而不知更有远甚于金帛者。谋之不深,而行之不远,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未雨绸缪,智者所为也。

这是圣人教给我们的道理,卑职愚昧,理解的并不透彻,但有一点卑职明白,能为天下做事,唯有君子,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卑职自小就立下了宏愿,敢为天下先,这奏疏虽写得大胆,但卑职以为这份奏章写得却有些道理。”

”哦,何以见得?“杨峥似是来了兴致,仰着脸问道。

于谦道:”大人是明白人,何必要卑职说呢?“

杨峥道:”说说也无妨。”

“我朝自太祖废除宰相后,皇权可谓是空前绝后,此事虽有利于皇权,但与朝政而言并非全都是好处,只因为这会加大皇权的可能,从而没有人可以限制皇帝,任何权势一旦过度加大,必然是难以控制,一旦走上了极端,将会是万劫不复,太祖爷便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才宋制设置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但大人也明白,内阁大学士不过是名头上好听的机要秘书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皇权的扩大化。”于谦侃侃而谈。

杨峥嗯了声,道:“事实的确如此,不过从永乐年,内阁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也并非毫无作用,本朝政务从宣德年开始就秉着票拟、批红抉择,内阁拥有代替皇帝起草批示的权力,代表着具有绝对权威的“皇言“,就算是前朝的宰相也未必有这个权势。限制皇权不过是迟早的事?“

于谦道:”话是如此,可大人也应该看到,内阁的“票拟“终究不过是给皇帝提供参考的初步意见,最后的决定权还在皇帝手中,王振能权倾朝野,还不是因这点权势死死的在司礼监的手中,所以卑职以为本朝的内阁大学士看似有宰相的权势,其实不过是空有其名而已,内阁权力的有实际地位的高低,也主要体现在其所写“票拟“被采纳的程度上。洪熙、宣德时期,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大人的“票拟“,差不多都转化为“朱批“的蓝本,在这种情形下,内阁权力迅速增大就成为可能。可大人能保证在你之后,内阁还能如此运作么,权势来自皇帝,就意味着皇帝可以随时将你罢免,随时剥夺了你的权势,眼下王振已死,司礼监地位岌岌可危,在内务府的干预下,几乎没有干预政务的可能,但皇权却一日高过一日?大人身为首辅,难道不应该做点什么?“

杨峥苦笑了声,道:”你这哪儿是夺司礼监的权势,分明是夺皇权马,一国的决策来自内阁与司礼监,眼下司礼监已无干预政务的可能,你还要批红权,这不是想当摄政王么,你将皇帝置于何地?“

于谦道:”卑职说句不该的话,卑职从小就听人说,桀和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之所以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办法,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有办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法: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们身上。如此罢了。老百姓归服仁德,就像水往低处流,兽向旷野跑一样。所以,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吃鱼的水獭;替森林把乌雀赶来的是吃鸟雀的鹞鹰;替商汤王、周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残害老百姓的夏英和殷纣王,所以在卑职看来,君也好,社稷也好,都比不上百姓。再好的皇帝,再大的江山若没了百姓,一切都是白搭。“

杨峥骂道:”你既能说出这些,就该明白,这件事并不是一件小事。“

于谦道:”这当然不是一件小事,弄不好有灭门之灾。“

杨峥道:”你既知晓为何还要来?“

于谦盯着杨峥,道:“只因卑职以为大人与卑职一样是个君子。君子就当以天下为先。”

杨峥心道:“你这哪儿是以天下为先,你这分明是逼人上梁山嘛?”

房里忽的变得安静下来,偶尔冷风从树叶的缝隙吹了进来,吹得树叶,窗户、蜡烛呼呼作响。

杨峥面色如水,看不出内心的波澜。

“大人若是怕了,这事不妨交给卑职来办?”许久于谦缓缓说道


状态提示:第3120章 事无大小,莫不关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