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重回明朝当暴君>第48章 被推上风口浪尖的皮岛

作为半个现代人,崇祯对于古代战争的了解程度,却只是一个小白。

打仗就必定会死人,所以要避免的是少死人,而不是怎么不死人。虽然这话不好听,但是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

一旦发生战争,就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对于来自崇祯的另一半记忆中的另一个人来说,是和平年代的产物,对于战争知之甚少。

何况京畿之地,又非同寻常,不是一般的城池,一旦被建奴攻破,虽然说不至于亡国,但是势必会出现人心涣散的事情发生。

马上要打仗了,这也是崇祯当上皇帝后将要面对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战争。

对于他的那个强悍的对手,皇太极,崇祯并不算太了解,只知道他有一个很了不起的父亲,努尔哈赤,或许是继承了他父亲强悍的基因,皇太极本人也是一个狠角色。

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丝毫的不惧他的敌人,骨子里也透露出一股帝王的气派。

在人才的招揽和培养方面,皇太极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比如:汉臣范文程以及刘兴祚,虽然努尔哈赤并未重用过范文程,但是这并不妨碍皇太极从他自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凡是能够利用的,无论他的身份如何,皇太极倒是比他的那个父亲更加的开明一些。这一点从他启用了诸多的汉人,以及培养了不少汉臣便可以看出端倪。

此时的皮岛,因为刘兴祚的到来,开始变得更加热闹了起来,不光如此,随着大明子民的迁入,东江府也重新焕发了新机。虽然岛上的土地难以开发利用,但毕竟人多力量大,耐不住来回的磨蹭,土地竟然也被一块块的开垦出来了。

刘兴祚和毛文龙一合计,决定在这里成立一支东江兵,当今圣上已经发过话了,东江府大小事务全由毛文龙督办,崇祯给足了毛文龙面子,任何势力和机构都无权对东江府管辖内范围指手画脚。

崇祯肯给银子,毛文龙办事有兴趣,皮岛的开发和建设进行的也快。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皮岛上驻守的官兵们也充当着农民的角色。

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刘兴祚也算是一员猛将,多年在征战沙场,立下过赫赫战功,并且对于建奴的了解程度远在袁崇焕和毛文龙之上,就算是袁可立也不过如此。

皮岛这个地方不大,资源也不丰富,要淡水没有淡水,要土地没有土地,可是偏偏是一个位置及其重要的战略要点。

特别是辽东失陷以后,这个岛屿的重要重复愈发的体现出来,皮岛就好比是建奴脚下的一个钉子,虽小,却容易致命。

对于这样一个钉子,建奴是想尽办法想要把它拔掉,却屡屡的失败,阴谋不能得逞。

更为重要的是,皮岛本来是属于大明的属国朝鲜国的,后来被毛文龙所占领,故此,而朝鲜方面也是默认的,并没有赶走毛文龙。

大明呢?崇祯皇帝登基以后,忧国忧民,特别是对于辽东的状况很是忧心,而此时的辽东大片大片的土地已经被建奴所蚕食,自然与朝鲜的沟通便被隔绝开来。

朝鲜国至此以后,便开始屡屡的受到建奴的威胁,表面上臣服建奴,心里却一直还心系着大明。

皮岛距离建奴控制的方辉发、耀州、鞍山驿、萨尔浒等地非常近,故此毛文龙进可攻退可守,更为重要的是,大明要与朝鲜国有所往来,此地还可作为一块中转站。

特别是辽东失陷以后,陆路不通,只得走海路,皮岛的重要性就更加明显了。

对于自己舍命夺下来的皮岛,毛文龙自然是不肯轻易就这样拱手让人,特别是建奴,毛文龙更是痛恨。

在说说建奴的地理位置,在建奴还没有很强大的时候,或者说建奴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吞并蒙古和直接对抗大明的时候,建奴是一直处于三面夹击之中。

建奴的东边有朝鲜国,西边有蒙古,南有宁锦的十万明军。

而在建奴的背后有以皮岛为中心的东南沿海,而皮岛与辽东沿海诸岛及旅顺明军互为犄角,虎视辽东沿海诸城,威胁建奴腹地。对建奴来说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就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却一直没有得到大明的重视,或者说没有得到特别的重视。

于是崇祯接二连三的给毛文龙下诏令,要他务必要坚守皮岛,若是涉及到一切开支,只需呈上条呈,更言:“大明崇祯银行”永远为皮岛敞开着大门。

又给袁崇焕下诏令:令袁崇焕不得对皮岛和毛文龙有任何的行动,更不得私自斩杀毛文龙。

袁崇焕接到圣上的诏令以后,嘴巴惊得说不出话来,几乎瘫软在地,因为前一刻袁崇焕还在谋划者对可能通敌的毛文龙进行先斩后奏,下一刻圣上的诏令便送来了。

不光如此,崇祯还几次下诏对皮岛的将士进行加官进爵,并将东江府升为特别行政府,至此,在无一人能够节制东江府特别行政府的毛文龙。

东江镇升为东江府这才没多久,崇祯又下诏令升东江府为东江特别行政府,这一诏令马上引起了诸多的议论,崇祯顶着巨大的压力,纷纷把上奏反对的奏请一一驳回。

连升几级的毛文龙,除了崇祯以外,再无人可以节制他,袁崇焕不行,袁可立不行,兵部尚书也不行。因为东江特别行政府独立于任何部门,任何组织,不受任何组织,任何部门所管辖,就算是锦衣卫和东厂的势力也休想要渗透进来。

毛文龙更加深感龙恩


状态提示:第48章 被推上风口浪尖的皮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