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地形上好一些,但三方纠缠在一起,形势相对复杂的皖东来说,林总制定主攻方向的苏北河道更多。甚至盐城以南地区,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不动用装甲部队,势必会影响到部队的突击速度。如果动用装甲部队,这一战场在地形上又存在着大量的制约因素。
在研究良久,杨震认为还是应该动用坦克部队。但是要给装甲部队配备大量的工兵,以及架桥的工具。杨震建议如果选择苏北作为突破口,那么可以给每辆坦克都携带一定的架桥工具。
同时在投入的坦克之中,可以选择以美制的五轻型坦克,以及英制的十字军巡洋坦克、德制的三号坦克,这些轻型坦克以及整体重量没有那么大的坦克。将最重的四号和t三四坦克作为二线梯队。
在主攻方向的选择上,杨震慎重的建议林总,还是不要选择苏北一个方向为主攻方向,应该采取东西并进、两翼突击、向心攻击的战术。如果在选择皖东作为突击方向有顾虑的话吗,那么可以将西线的主攻方向,放在日军眼下重点布防的淮南铁路。
眼下安徽境内虽说布防有桂系主力一个集团军,但其驻扎区域主要是在大别山区。在皖东平原地带,控制力相对来说是很薄弱的。在合肥、巢县以东地区,除了一些打着他们旗号的游杂武装之外也并无什么兵力。
而这一带是我淮南军区的活动范围,无论是从群众基础来说,还是从地形上来说,如果选择这个方向作为西线穿插路线还是可以的。而这一线距离关内战场,侵华日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南京,也不过几百公里。
从这个方向一旦打开突破口,将会大范围调动日军的兵力,可以为后续作战创造有利的战机。这个方向的河流数量虽说也不少,而且也处在江淮丘陵东延的部位上。但越是这样的地形,对战役发起时候的突然性越是有利。
杨震的意思和想法是在穿插行动之中,避开位于皖西大别山区的十战区主要控制区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顾及太多。如果在穿插过程之中,重庆方面对穿插部队动手,恐怕现在掌握他们军火来源的美国人都不会答应。
而且以重庆方面现在的心态,也不见得会真的动手。搞不好对于中央发起的此次战役,还乐不得的坐山观虎斗。所以杨震给林总的建议,还是两翼快速穿插后,采取向心攻击的战术。将打击的重点放在淮河以南,津浦路沿线的日军。
日军整个布防态势尽管苏北看起来是重点方向,但实际上来看还是以津浦路和淮南路为重点方向。只要林总能合围日军在津浦路和淮南路之间的日军西集团,苏北之敌便处于孤木难撑的地步。
相对于整合了淮北军区部队,以及山东军区可以南下作战的部队后,手中可以利用兵力丰富的林总来说,日军可是三面作战。不仅苏中军区和淮南军区部队,还在不断的进行反扫荡作战。
就是日占区西面的重庆方面,他们也需要派出兵力防御。皖西的大别山区,还有重庆方面的三个集团军。虽说是地方的杂牌,但是桂系的战斗力,日军还是比较顾忌的。不管十战区会不会利用这个战机主动出击,日军都要在皖西留下部分兵力,以保证整个淮河防线左翼的安全。
杨震的意思是此次江淮作战,难点一是在与克服江淮的水网地带,保证装甲兵的突进速度,第二点就是割裂日军苏北集群与皖东集群之间的联系。只要做到这两点,那么这一战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意外。
但关键问题,搞不好会出现在收尾的阶段。如果十战区利用日军溃败的机会抢占地盘,对于林总的收尾恐怕会是一个麻烦事。至于战役初期十战区,包括重庆方面坐山观虎斗的想法,可能会更加的可能。
在与林总商议此次江淮作战整个思路的时候,杨震建议林总在左翼,还是要有一些针对性的部署,以免到时候被搞的整体被动。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将北撤后活动在豫东地区的新四军五师,随同南下部署在整个战场的左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