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抗日之我为战神>第四百五十六章 进退两难的国崎登

面对着国崎登的指责,富田直亮哑口无言,而且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昨晚在抗联偷袭二十八联队之后,力主趁着巴拉奇如德一线兵力空虚,就近调头突破巴拉奇如德一线,直插巴林右旗。避免师团继续在抗联优势地空火力夹击之下,白白付出伤亡的是他。

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之下,采取潜伏战术,并声东击西突破石桌子方向打开突破口的是他。在突破口被打开之后,坚持投入大量兵力。力主全力向巴拉奇如德一线纵深穿插,彻底撕破其整个防线的也是他。

自后半夜开始的大口径火炮逐渐沉默后,无论形式再危急,支持作战的都是一些山野炮和迫击炮。坚持认为敌军的大口径炮弹已经消耗差不多的还是自己。正是自己一力的坚持,将第七师团彻底的推向了深渊。

之前进展还算顺利的战果,眼下却是变成了这么一个样子。突破石桌子方向取得了成果,却最终变成了昙花一现。不仅未能按照自己判断的那样,彻底的打垮巴拉奇如德一线的抗联守军,自己却是被吞噬的几乎连骨头都没有剩下多少。

如果按照师团长的要求,当初在第二十八联队遇袭的时候,集中二十六联队主力全力向北增援。与二十八联队配合,将守军投入夜袭的兵力吃掉。然后利用敌军中部空虚的机会,全力向北突破。

即便是取得不了太大的战果,但也不至于沦落到如此的地步。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坚持,师团长做出了让步。当然师团长当初也未必,一点这个意思没有。但无论师团长是不是也有这这个意思,但是毕竟是在自己坚持下才执行的。战斗打成这个样子,他这个始作俑者,的确无法向上面交待。

从昨晚到现在,面对着不过一个团的守军,第七师团伤亡了将五千多人。这还没有将二十八联队的损失,也算计在内。五千多人是一个什么数字?如果再加上昨天白天空袭中的伤亡和损失,也就意味着两个联队全军覆灭。

这个伤亡比例,已经直追日俄战争中的那场几乎让第七师团全军覆灭的二零三高地之战。按照实际参战兵力对比来看,甚至可以说更重。而自那场战争之后,在第七师团参加的历次作战之中,这种伤亡比例还是开天辟地的第一回。现在不管如何,第七师团必须给大本营一个满意的交待。

沉默良久,在国崎登中将咄咄逼人的目光之下,富田直亮大佐咬了咬牙道:“师团长阁下,此次第七师团蒙受如此巨大损失的责任完全在我。我绝对不会使师团阁下难做,我会给大本营和关东军,以及第七师团所有阵亡将士一个交待的。”

看着说完自己会给一个交待后,再一次沉默不语的富田直亮大佐。知道他所说的交待是什么的国崎登中将,却是也陷入无语之中。难道真的要逼迫一个师团大佐参谋长,切腹谢罪吗?眼下的战局,真的只能由他一个师团参谋长来负责任吗?

国崎登中将很清楚,造成第七师团如此的损失,他富田直亮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自己这个作为师团长的,也并非是没有任何的责任。自己是师团长,最终的决定权在自己手中。在富田直亮根据敌情变化,提出新的作战方案之后,自己不也是并未坚决反对吗?

其实国崎登中将心中明白,自己没有反对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从渡过西拉沐沦河开始,第七师团进展就不顺利。西拉沐沦河一战,第七师团丢掉了过半的炮兵。然后接着就是整整一白天加上一夜,几乎是无间隙的狂轰滥炸。

自己的第七师团,几乎没有任何停顿的轰炸和炮击之中损失惨重。尤其是抗联的地毯式轰炸精度,其精确度让第七师团几乎不敢相信。因为即便是日本陆军一向引以自豪的陆军航空兵,目前也达不到这个精度。几乎所有的炸弹,都落在在日军各个行军队列周边。

自从渡过西拉沐沦河之后,尤其是在经历过整整一白天加上夜里的地狱之旅后,国崎登有种第七师团自从渡过西拉沐沦河以后,就在敌军的圈套里面行动的感觉。甚至在国崎登看来,再这么继续走下去,第七师团根本就等不到到达军指定的目标,就会被一点点的耗光。

这次敌军的偷袭,对第七师团来说也许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倾力一搏,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至少与敌军真正的接触上,使得敌航空兵的轰炸不会那么毫无忌讳。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感觉,他才同意富田直亮的建议。

利用守军分出一半的兵力绕路奔袭二十八联队,其本身就不强大的防守兵力被进一步削弱的机会。改变原有计划调头向南攻击巴拉奇如德一线,直插巴林右旗快速的进入林西战场的侧翼。因为他不想在敌军构筑的,自己几乎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的火力网之中继续爬行了。

但国崎登中将却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么一个结果。先是部署海日图一线,准备在偷袭二十八联队部队回撤的时候伏击,争取消灭其一半兵力的两个步兵大队。在那里直到扎嘎斯台诺尔枪炮声彻底平息过去整整两个小时,也没有等到对手进入自己的伏击圈。

非但没有起到应该有的作用,反倒是浪费了大量的兵力,影响到了敖汉营子至巴拉奇如德一线的兵力投入。造成了虽说拿下了张家营子这个守军防线上的制高点,但是却迟迟未能突破整个守军的防线。

等将两个大队的兵力,从海日图调回来的时候,整个攻防战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六章 进退两难的国崎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