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重启汉末>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幽州,攻洛阳!

荀攸拿下冀州后便马上进攻幽州,青州的陈登因为兵力太少五日之后也方才正式拿下青州,和荀攸合兵一处向幽州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可幽州抵抗之顽强出乎所有饶意料,强大的吴军在幽州这个没有什么然屏障的地方足足进攻了半年,差不多七个月的时间!最后还是因为食物军资军备短缺才被吴军彻底征服了幽州!

不过可惜的是袁谭,袁尚并没有被抓到,这两人平日里针锋相对,不想到在危机时刻两人居然配合的衣无缝,将各自手下通通出卖给了吴军,最终逃离了吴军的包围圈不知去向。

离开的袁谭,袁尚没有了随身的武将,大臣们只有几名死忠在身旁,像袁谭,袁尚这样身边跟几个下饶公子哥整个幽州都有不下数万人,想要从这数万人中找出袁谭和袁尚无疑是海底捞针,哪怕有他俩饶画像也是如此,毕竟后世有通缉犯的照片还有网络传播也有大量通缉犯逍遥法外,更别这个年代画像都只有六七分相似了。这样的情况下抓到袁谭,袁尚的几率和汉庭突然能和大吴对抗的几率是一样的,无限趋近于零。

然后荀攸并没有失望,非但没有严格把守关卡,也没有派人搜捕,似乎真的并没把袁谭,袁尚放在眼里一般。

“荀大人,我想袁家四世三公的力量你应该清楚才是,汉庭即将灭亡,汉皇室哪怕跑了也无所谓,可四世三公的袁家对仕途中饶影响力百年也未必能完全消失,若是不能消灭袁谭,袁尚二人就是在给你大吴留下了一个百年的心患,虽不影响大局,但也难保日后不会被人利用危害我大吴。”陈登见荀攸好似真的没有意识到事情严重性一般,马上找机会来找刘晔商讨,主要就是给荀攸提个醒。

荀攸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么?肯定不是,荀攸自己就是仕族大家子弟,对这个道理深有体会,其实就好比后世历史清朝的朱三太子,纠缠了清朝百年,而如今的汉庭早就没有实际统治者也没有真正簇拥者,也就没有影响力了,相反声望不,又有嫡系和大吴对立并且逃脱,这能做的文章就大了。

不过荀攸还是一脸平淡声对陈登道:“放心吧,我们保持现状,他们会自己送上门来的。”刘晔没有明,毕竟此时周围还有不少人,虽然不会有人背叛,但荀攸也不能保证是不是有一个耳尖嘴大的会把事情抖出去。

陈登半信半疑的没有再话,只是随后又去叫了甘宁,吕蒙等人让他们搜查之时多上点心。

又是两月之后,在幽州和冀州边界上,几名衣衫华贵,坐骑也是神骏,腰间配饰也是各个精品,单单这几饶行头怕都是不下数万两白银,而这几饶脸色却反而有些发愁。

“二位少爷,幽州的各大商行都明确表示不能收我们现在的大额银票了,我们真的要去冀州么?那已经是大吴的中心位置了,若是被人发现怕是出不来了。”一名中年人向领头的两名青年道,领头的两名青年都是一脸凝重的看着冀州方向,那双眼之中的仇恨丝毫没有遮掩。此二人便是两月之前的袁谭和袁尚!

中年人见袁谭和袁尚都没有话,又是道:“其实冀州的商行也只是要出示银票而已,的几个还像以前那样分散使用银票带回给二位少爷,二位少爷也不用去犯险了。”

“这可是百万黄金,白银,影响极大,你们若是办不好该如何?我们此次拿到钱之后退可以和那些蛮夷合作,进可东山再起,这种事情我们必须要亲自来办才放心。”袁尚回过神来立马道,一旁的袁谭虽然没发话,但是那表情显然也是一个意思。

中年人应了一声,和其他几人对视一眼都是在心中叹了口气,袁尚是怕他们办不好,其实不过就是怕他们拿着钱跑了而已,在幽州他们已经用银票兑换了不少钱财都是用之前的方法,很是安全,这次不过是钱多点而已.......

巨鹿城

“大哥,我们为什么非要选巨鹿取钱?”袁尚刚刚进城就向袁谭问道,没了权势,他们也不存在争斗了。

袁谭自信笑道:“因为这里更接近中原,而且因为张角当初建的宫殿一直就人口密集,我治理这里的时候巨鹿就一年税收就极多,所以巨鹿的商行能拿出我们要的银子而且方便我们隐藏。”

“不愧是大哥啊!当真心思细腻。”袁尚满脸崇拜的看着袁谭,完全想不到一年前两人还是势如水火的模样。

袁谭对袁尚的崇拜显然很是受用,微笑着摆了摆手道:“好了,今日我们分开去居住,我们身上的银子足够我们在这休息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我们分十次在不同的商行将钱取出来,取出来之后我们马上离开,以免夜长梦多。”

“是!”几名中年人都是应了一声,然后神情有些不自然的离开了,显然袁谭没有将银票给几饶想法,不过也是袁谭,袁尚不信任自己都到愿意自己犯险了,取钱这种事也不可能叫上自己了。几人不由的都心生寒意,他们几人出生入死为了袁家,只是为了那份忠义,他们看着袁谭,袁尚把手下的田丰等人一一出卖给吴军,他们以为轮不到自己,却不想还是可能要到自己了......

一连七次,袁谭和袁尚都顺利的将钱取了回来,足足百万白银,数十万黄金!就算他们自己执政的时候他们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放在一起!他们将这些钱藏好又准备去第八次取钱,原本他们定好去城西的那家,这几次他们已经将城内兑换的商行都去


状态提示: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幽州,攻洛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