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文打仗向来不喜欢循规蹈矩,总是喜欢根据自己的心意,以少打多,以奇胜正,因此在他的身上,往往有许多的传奇,这或许不会让士兵们喜欢,因为士兵们就想老老实实的打仗,然后赢得功勋和财富,然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但对于那些媒体来说,阿尔文的故事显然更有趣味性,因此在民间,阿尔文的声望始终超过其他的统帅,正是因为他的战术手法,总是能够出人意料。
无论是运动战还是后勤战,又或者是其他的作战手法,都能够别出心裁,就像斯莱特林也是如此,战争的时候总是能够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赢得战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方式,正是让所有人感到醉心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名声在民间相当旺盛,尤其是阿尔文,至于斯莱特林,则是因为作战时,总是会做出一些很残暴的事情。
因此不适合作为正面典型宣传,毕竟媒体宣传么,还是要讲究一个正能量的,像斯莱特林这种动不动就屠城的人,着实不是什么媒体都会喜欢的,百姓也不喜欢,因此斯莱特林往往都是以那种反面人物作为描写的对象,可即便如此,也止不住一群爱慕者对斯莱特林有好感。
而像阿姆斯特朗这样的人,自然就不太会吸引到媒体的目光,不过对此阿姆斯特朗也不在意,他喜欢打仗,但对于出名,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更何况他虽然敬佩阿尔文在修炼上的成就,但对于阿尔文那种喜欢以少打多,不按常理出牌的作战方式,却并不是特别感冒。
他始终认为,战争就是以最少的牺牲从而换取最大的胜利,而阿尔文的作战方式,却是不计牺牲只看胜利的结果,这与阿姆斯特朗带兵打仗的理念相冲突,自然两个人也是井水不犯河水,但真让阿姆斯特朗去学习阿尔文的作战方式,阿姆斯特朗还是敬谢不敏的。
随着白兰的到来,整个南部的战争也相对进入一个平稳的状态,在最开始的适应期之后,白兰和阿姆斯特朗便开始各自攻城略地,而贵族们的私兵则是在两位统帅的带领下,专挑软柿子捏,也是吃的盆满钵满,可以说,整个南部对于易魁洛的人来说,便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里面充斥着财富,这也让许多易魁洛的普通人也纷纷开始南下,到南部来寻求发展,或者是经常,或者是做冒险者,又或者仅仅只是投机。
可以说南部的易魁洛普通人正在逐渐增加,他们大多在重要城市中生活和工作,对于周边的地区则基本不涉足,这也是易魁洛想要的,这些关键的交通节点,地理要道,如果全部都是南部人在其中居住,易魁洛自己本身也十分不放心,如果能够有那么一丁点易魁洛人在其中,那么易魁洛的政府也可以更加放心的向前进发。
同时易魁洛也鼓励一部分在易魁洛本土不如意的人前往新的土地去寻找机会,一方面是缓解易魁洛本土的压力,另外一方面则是加强对南部地区的控制,而此时,随着战争的顺利,越来越多的邦国开始选择投降,毕竟阿姆斯特朗率领的军队太强了。
之前之所以反抗,一来是看南部被征服地区对于易魁洛的统治并不满意,因此总是叛乱,这让尚且还在挣扎的邦国们,认为阿姆斯特朗即便再厉害,也得先将已征服地区摆平才行,如此易魁洛的大部队们便会被牵制在已征服地区,他们只需要面对贵族的私兵就可以了,如此便可以支撑一些时日。
但哪里能够想到,易魁洛竟然这么快解决了已征服地区所爆发的矛盾,这让阿姆斯特朗有更多的军队可以用来对付他们,那些心存侥幸的人,自然就不得不要开始选择接下来该怎么走,第二点便是易魁洛增加了投降者的权利,让他们可以在易魁洛境内,依旧保持属于自己的生活,并且减少贡税,同时还将修建铁路,通行贸易等等,这样的举措,与战败然后被清算相比,无疑要好得多,而面对阿姆斯特朗的大军,这些小邦国们根本没有任何的想法,最后便都投降了。
而剩下的那些大邦国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的实力跟贵族的私兵打打还行,但若是碰到易魁洛的正规军,着实是不够看,因此在看到小邦国们都准备投降之后,也意识到大势已去,一些大邦国们并不甘心,选择联合在一起,继续负隅顽抗,但有更多的大邦国们也宣布投降,站在了易魁洛这一边。
三年之后,阿姆斯特朗和白兰正式像国王陛下上表,南部总计一百七十四国全部平定,亿兆生民,亿万土地全部都划入易魁洛所有,短短三年的时间,庞大的土地和人口终于在阿姆斯特朗和白兰统帅的带领之下,成为了易魁洛的掌中之物,这一个消息让整个易魁洛为之欢腾。
维克多利在得知消息之后,立刻下令,嘉奖全军,同时全民狂欢一个礼拜的时间,并将这一天称为是荣耀日,后来议会提议,如今的易魁洛已经不适合国王的头衔,劝维克多利废除国王头衔,改为帝国头衔,并且将荣耀日改成帝国日,彰显易魁洛的荣耀。
维克多利并不接受,并称自己才德浅薄,上帝号未免有失人主之风,如是三次,这才在议会成员和贵族们的拥戴下,来到伊思普尔大教堂,在教宗的带领下,正式称帝,改易魁洛为帝国,而维克多利则为易魁洛第一任皇帝陛下,在山呼万岁之中,易魁洛开始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而阿姆斯特朗和白兰则是继续留在南部,之所以做出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