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八十章 收割及预备役

炮战在太阳落山前就结束了。英国人安放于城头的火炮率先停止了射击,英国人熄火后,东岸人自然也不会傻到再去撩拨他们,双方便很有默契地同时停火了。

战场上一时陷入了诡异的寂静之中。

入夜之后孙胜军将八旗士兵们都收拢了回来,并以散落在四周的炮兵掩体为核心构筑了一个简易的阵地,然后在阵地周围仔细地拉上了铁丝网,重要部位还用大车将其堵住。一切完毕后,整个营地内熄灭了灯火,哨兵牵着狼狗在铁丝网内巡逻着,一切布置犹如正规军一般。

5月18日的夜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平静的,因为英国人一直没有出城前来攻击己方阵地;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不平静的,因为远方麦田处影影憧憧的人影一直晃动了大半夜,并不是有一些嘈杂声隐隐传来,铁丝网内的狼狗也跟着叫唤了大半夜。不过考虑到八旗士兵们并不算高的作战素质,孙胜军还是决定不管外面发生了什么,一切坚守营地不动为要,以不变应万变。

天明以后,孙胜军在营地内朝前方麦田处一看,顿时目瞪口呆。只见昨日那些奴隶们收割完的麦田旁边,大片尚未收割的麦田突然在一夜之间被收割了个干干净净。

合着昨晚英国佬折腾了大半夜就是为了偷偷出城割麦子的啊!孙胜军不由有些哑然失笑,同时也感到有些匪夷所思。这些英国佬的士气怎么会低落到这个地步呢?居然不敢和自己的部队正面对上。这不至于啊,城内至少有三百多个装备火器的民兵能够出战。遇上自己的部队这胜利的可能性虽然不是很大。但也不至于就这么一直缩在城内当乌龟啊。尤其是敌人还在收割自己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食的时候。

不过敌人士气低落当缩头乌龟不正是自己愿意看见的吗?要是他们横下一条心冒着炮火出城和自己死磕,八旗兵万一在战斗中崩溃了自己找谁说理去?这帮人的战斗素质别人不清楚,他孙胜军可是太清楚了。说句难听点的,那些黑人旗可能还有那么一丁点战斗力,而那些身形矮小的红人旗的战斗力就很可疑了,一旦和敌人进入近战状态时崩溃的几率很高。

不过令人感到“欣慰”的事,他们在和本地土著作战的时候却又勇猛无匹,锐不可当。仿佛他们站在八旗的旗帜下后一个个都神功附体似的。打起自己人来都不用压阵的东岸军队出手,只需要远远地看着他们获胜就行了。

今天好望堡外上演的又是如何在隆隆炮声伴奏下快速割麦子的戏码,结果伴奏的双方炮兵都有些懈怠,时间才刚过中午,响了一上午的炮声便停止了。

炮声停止了,奴隶们割麦子的行动却不能停止。一直到傍晚时分,孙胜军才令人吹响了回营的号角,正在麦田里努力的奴隶们顿时如蒙大赦,纷纷如潮水般涌回了营地之中。经过两天来不间断的快速收割,英国人播种在好望堡城外的这八百英亩麦田已经被收割了大半。由于麦子还未完全成熟。到时候统计的时候收获可能不会太多,但是孙胜军大致估算了一下。觉得这两天抢收的麦子到时候差不多能有个150吨的收获。

这个数目对于河中堡现有的粮食储备来说也算不无小补了。昨天白天收割的大批粮食已经连夜用大车往回装运了,不过大部分目前还堆放在营地内。后方监军的肖白图已经连夜派人快马回去报信,让河中堡派遣大量大车和夫役过来拉小麦。

5月19日的夜间一如前夜,英国佬的指挥官不知道使用了什么方法,再次说动了那帮士气低落的英格兰民兵出城抢收小麦,同样一直摸黑折腾到凌晨四五点钟的时候方才撤了回去。对于英国人的举动,炮口正对着那里的东岸炮兵们默契地没有开炮,放任英国人来来回回地收割小麦。

5月20日太阳升起来以后,数百名奴隶对着麦田里最后一小片小麦发起了最后的抢收。两个小时后,随着最后一捆小麦被上缴到营地内,这次抢收英国人麦田的计划基本上可以说是顺利完成了。

玩命抢收了两天多麦子的奴隶们在收到任务结束的命令后,一个个顿时浑身瘫软地坐在营地内。孙胜军也不食言,当场命人统计每个人收割粮食的数量,并排出了前一百名,然后立刻宣布赦免这一百人及其家属的奴隶身份,将其“抬旗”进入上六旗,从此成了自由民。

这边一切事情处理结束后,孙胜军派人请示在后方督阵的肖白图等人。在得到首肯后,他开始组织八旗士兵及奴隶们缓缓撤退。敌前撤退本来是一件极为复杂、精细的活儿,尤其是在你还有大量辎重、粮食需要携带的情况下,这就更是一件高难度的活儿了,组织者能力稍差都有可能酿成一场可怕的混乱。

但是如今这些英国人既然已经士气低落到了不愿意出城作战的地步,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除了炮兵和部分八旗长矛手们没有动,仍然监视着英国人之外,数百名奴隶在部分八旗长矛手的看护下开始一车车地装运小麦往回拉。

整个运输行动持续的时间比当初收割麦子还要长,来来回回的奴隶和夫役们整整搬运了四天,一直到5月24日下午,随着最后一辆大车的离开,整个营地内的小麦和辎重才算终于清空干净了。

5月25日,东岸炮兵在八旗长矛手和远处骑兵部队的掩护下,将十门大炮一一拉起,踏上了返回河中堡的路途。至此,整个抢收麦子的行动终于宣告


状态提示:第八十章 收割及预备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