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也参与了剿灭黄巾的行动,自然也清除董卓的军事才能,也满心以为可以在反董卓中捞到一点好处。可惜,公孙瓒虽然号称“白马将军”,但是自己缺乏领袖才干,手下又没有得力干将,反董运动是没有取得什么实际利益。
第三,表明清白。包括韩馥、孔、刘岱、张邈、张超、王匡、张扬等人。
演义中虽然没有详细记载,但在《三国志》及《资治通鉴》中却记载了,在朝廷大臣周毖、伍琼的推荐下,董卓任命韩馥为冀州刺史,孔为豫州刺史、刘岱为兖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
当年董卓为了展现自己也爱才重贤,曾经提拔了一些公认的贤臣,这四人就在其中。王匡本是何进的属下,在何进死后逃回家乡,后来被董卓任命为河内太守。
在演义中,担任上党太守的张扬曾经在和匈奴人的作战中失败,直接也成为俘虏,后来在袁绍的帮助下才得以脱身,后来投靠董卓,被任命为河内太守。
这些人因为是董卓提拔的,在世人眼中多看成董卓一党,为了证明自己和国贼势不两立,这些人竖起反旗。而广陵太守张超是张邈的弟弟,兄弟自然利益一致。
但是五人在联盟行动中都徘徊观望,出工不出力。
第四、为国兴兵。包括孔融、鲍信、陶谦、桥瑁等人。
孔融在演义中是志向高洁,忠于汉室的典范,后来,面对曹操的种种逆行,也多次表示抗议,最终被曹操杀害。
鲍信早在董卓入京之时,就请求袁绍杀死董卓,袁绍优柔寡断,鲍信于是出走。现在诸侯起兵,鲍信当然出兵。
陶谦在演义中也是少有的忠于汉室,心怀长生的优秀官员。其实在正史当中,陶谦并没有参与诸侯反董卓行动,罗贯中这么写是为后文陶谦多次让徐州的高尚品行做个铺垫。
桥瑁在演义中只是一个名字,没有详细的介绍。其实在历史上,真正假称三公命令,号令天下诸侯起兵的不是曹操,而是这个桥瑁。
是桥瑁主动联合袁绍韩馥等人组成关东联军,此人自然是汉之忠臣!
此四人都有心为国,可惜政治和军事才能都平平,手下也没有得力大将,只能充当一个摆设。
至于刘备,表面上看,确实是主动请战,其实也是想捞点好处。可惜三人光身追随公孙瓒,注定没有前途。但是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让天下诸侯都知道了三位的威名,也是一种收获。
另外,在整个反董卓行动中,曹操以顾全大局,胸有韬略成为一大亮点,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武力卓绝成为一大亮点,孙坚为洛阳残破而伤感,心怀天苍生成为一大亮点,这都为后来三家分裂天下埋下伏笔。
而袁绍虚有其表,袁术小肚鸡肠,诸侯各自勾心斗角,后来被历史所淹没,也是势在必然啊。
曾被李陵忽视的桥瑁则也算是让他眼前一亮,原本他还以为是曹操假诏反董卓呢,不知道真实的历史上是桥瑁所谓,他算是被《三国演义》误导了。
东郡太守桥瑁假托京师三公写了一封伪造信,移书各州郡,内称:“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桥瑁这封伪造的信,成了关东众诸侯起兵讨伐董卓的导火线。原本畏惧董卓,同时监视袁绍的冀州牧韩馥采纳了治中从事刘子慧的意见,写信给袁绍,谴责董卓的残暴,支持袁绍发兵。
在桥瑁的檄文发出之后,山东各州郡纷纷起兵响应,至初平元年正月,正式起兵的有兖州、冀州、豫州、青州以及司州的河内郡等地。
这个时候,黄河以北包括冀州和河内郡,讨伐董卓的核心人物是袁绍,兖州方面则是曹操。
义军向西集结兵力,袁绍和河内太守王匡屯兵黄河北岸的河内郡,冀州刺史韩馥负责供应其军粮;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骁骑校尉曹操屯兵黄河南岸的酸枣;豫州刺史孔集结在颍川;青州刺史焦和本来已经率军过河,打算到河内与袁少军汇合,但是却因为黄巾军入境而被拖住。
徐州的广陵太守张超,荆州的长沙太守孙坚等人,因为路途比较远,在之后也加入了讨伐董卓的行列。张超随后进驻酸枣。孙坚率军进入中原以后,杀死南阳太守张咨,后将军袁术于是占据南阳参加讨董。
幽州牧刘虞之子刘和逃出洛阳,到袁术处汇合,刘虞派出数钱骑兵远赴南阳归刘和指挥。奋武将军公孙瓒当时在镇守右北平,派遣其弟公孙越率骑兵一千支援袁术,听其调遣。
之前有人认为公孙瓒没有起兵反董卓,是错误的,从刘虞、公孙瓒等人的行为来看,虽然他们本人没有奔赴讨董战场,但是也是支持讨伐董卓的。
山东诸郡突然反叛,董卓因此大为惊恐!董卓大权在握之后,每天就是吃喝嫖嫖,恩,没有赌,那玩意没人敢跟他玩。
“十八路诸侯联盟来讨伐我?”董卓连酒都吓醒了不少,赶忙把唱歌的、跳舞的、陪酒的都给赶走了,召集部将商议对策。
吕布争功,第一个站出来说道:
“义父,你别着急,别上火,就关外那些废物,在我眼里跟韭菜似的,拿着镰刀刷刷的割就是了,你等着,我带一只部队过去,把他们都给您砍了。”
“奉先好样的,那我就看你的了。”董卓听了大喜说道。
话还没说完,吕布身后一人,高声喊道:“杀鸡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