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村,虽然有着这么个还算不凡的名字,实际上却仅仅是楚唐国治下偏北部,一个寻常的村镇而已。
这个村子是因何得名,如今已无可考证,而村子非但不在云间,甚至附近连一座值得称道的山峰都没有。正如楚唐国北方的其他村庄一样,云间村整个村子正称得上“穷乡僻壤”四个字,就连打铁的铺子都没有一个。村中的劳力要想打造农具,都得走上三十余里的山路,到旁边的镇子上才行。
再加上楚唐国北方土地贫瘠,一年里倒有三个多月的时间都在下雪,所以这几年云中村里的青壮不少都出去赚钱,更使得村中寂寥不少。
可就是这么个穷困的小山村里,却有一处地方,偏偏比附近县城的集市里还要热闹。
便是村口往西走个五六里地就能看到的“灵霄娘娘庙”。
按照村里的老人所说,这庙建成怎么也得一二百年了,反正他们小的时候就知道这庙灵验得很。而最近一百来年里,这小庙的名声也慢慢传到了附近的村镇上,所以每天都有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这个小庙许愿还愿。
按理说这么灵验的庙宇,朝廷本该敕封神位。即便不是山岳大神,可土地爷这类的小官总该许给一个。然而不知是这地方太过偏僻还是怎的,百年间都不见朝廷对这座小庙有什么举动——既无敕封之举,也没有把它归类到淫祠私庙之中,总的来说也就是个听之任之的态度。
小庙虽灵验,却大多照在一些小事上。如谁家丢了东西,谁家孩子生了些小病小灾的,来庙里拜一拜一准能如愿以偿。有些大姑娘小伙子的来求些姻缘,至多半年,也能来庙里还愿。
可灵霄娘娘的神力好像也就仅仅如此,偶尔有赶考的书生来求功名,或者地方的父母官来求仕途,则很少有理想的结果。至于谁家想发财生子,或者哪家的老人生了重病,求与不求更是毫无两样。久而久之,来庙里进香的也多只剩下些穷苦人家,所以小庙这些年来都没有扩建,甚至连娘娘的金身都少有修缮。
可饶是如此,这灵霄娘娘庙也比寻常的山神土地庙要热闹的多了。哪怕此时正直晌午,庙宇中祈愿的声音仍是不绝于耳。
“灵霄娘娘,我儿子昨天进京赶考,希望您老人家保佑他,这次一定考个功名回来。”
“灵霄娘娘,我家孩子都已经十九岁了还没嫁出去,求你保佑我家红儿能嫁个好人家吧。”
“灵霄娘娘,我家的老黄牛打从昨儿开始就不吃东西,您老神通广大……”
正如前文所言,灵霄娘娘庙本就不大,所以并没有供奉太多神位,只有庙宇正中的一尊灵霄娘娘像。这塑像看起来也就是土石制成,高不过一丈,由于时长有人维护,所以看着还算干净。
云间村毕竟穷苦,虽然有这么个不知来历的庙宇,可里面的东西显然精致不到哪里去。单说这灵霄娘娘的塑像,虽然不算小,但若仔细看看其上的五官细节就会发现,雕刻之人的手艺其实粗糙的紧。一打眼看过去,人们虽能看清灵霄娘娘稍有些肉肉的和蔼可亲的脸庞,和身上穿的像是和神话之中的仙女一样的水袖衣服。但要和镇子上城隍庙里那上了五颜六色的釉的城隍像比起来,可真就是货比货得扔了。
当然了,神仙这种东西,只要灵验就好,所以这些年来也没人在乎当初为灵霄娘娘塑像的人手艺是不是潮了点。
庙里除了神像,也就剩下一方香案,正中摆着个香炉,左右则是两柄烛台。不过由于很少有人黑天半夜的来这庙里,所以两柄烛台上自然都是没有香烛的。
话说回来,灵霄娘娘庙虽然小,可毕竟是个有瓦遮头的地方,因此不时也有无家可归之人来这里过夜。要不是这烛台与香案都是一体铸成,没准也早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人给弄丢了。
由于庙里一共有三个蒲团,所以每次参拜都是三人一起。而就在此时跪在蒲团上的王大娘、刘大妈和李二蛋却没有发现——当然他们也没办法发现,一个与灵霄娘娘像有着三分相似的白衣女子——或者说女鬼正盘着一条腿坐在香案之上,一只手拖着香腮,口中念念有词。
“我说王大娘啊,你儿子压根就不是个读书的苗子,都考了四次了连个秀才都没考上,除非乡试的地点搬到我这庙门口,否则我实在是爱莫能助啊 ……还有刘大妈,隔壁村小木匠不是挺好么,但凡你松松口,你女儿早好几年都嫁出去了,没准现在孩子都满地乱跑了……最烦的就是这个二蛋,你家狗叫的凶也要来找我、牛不吃东西也要找我,真当我是兽医了?有这功夫你带着你家大黄牛去给村口老刘头看看也比找我强啊!”
女子心知小庙内外这些人听不见她的唠叨声,因此嘀咕起来也毫不收敛。时间一点点过去,来庙里祈愿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白衣女子对此一视同仁,但凡有人跪在她身前便要受她冷嘲热讽一番。
白衣女子作为“灵霄娘娘”被供奉在此,少说也有千年光阴。但凡住在附近的村庄里,无论李奶奶王爷爷,都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因此数落起这些香客来白衣女子自是毫无压力。她好歹算是半个一方神灵,无论是哪个耄耋老人小时候尿炕的事情,对她来说都像是昨天刚刚发生在眼前一样,此时一件件说来更是如数家珍。可惜香客们却听不到神仙的话语,也就没法与之一同回忆往昔岁月了。
灵霄娘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