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京城的年味很浓,在这个新春佳节里,每家每户都贴上新春联,很多宅子门前挂起了大红灯盏,处处透露着喜庆的气氛。
从初一到初十都是攘攘熙熙的,官员相互间走动关系,而平常百姓则是走亲戚,家家户户总是有亲戚携礼上门造访。
特别是一些商贩之家明显感觉到近两年的买卖更好做了,令到他们的手头显得阔绰,过年的心情自然更加的欢愉。
这初十过了之后,又即将迎来另一个传统的重要节日——元宵节,各家各户都很是隆重地对待,起码是要吃上一碗汤圆。
到了这个时候,京城中的士子则要更加活跃一些,他们是四处进行活动,物色着场地和邀请有名的才子,筹办着别开生面的元宵诗会。
城北鼓楼自然不会错失这个元宵佳节,从年十二晚上就已经上灯,还请来了很多戏班台子并组织猜灯迷等活动,力争比肩去年元宵夜市的盛况。
到了元宵节当晚,无数的百姓和士子纷纷涌向鼓楼一带,参加着这一场大型的灯会,逛着这个显得热闹无比的夜市。
在鼓楼旁边的一座阁楼上,一帮士子正在这里举办着诗会,算是给这个元宵佳节添彩。
一个有些名气的才子面对着出现在屋顶上的圆月正要作诗,目光不经意掠过街道对面,却是突然被吸引住了,脸上露出颇为诡异的表情。
这一个异样的举动,当即引起旁人的注意,则是纷纷来到阁楼前望向街道对面。
却见在对面的戏楼前,一大帮官员整整齐齐地从里面迎了出来,而两顶显得不甚起眼的轿子来到了楼前,众官员极为热情地迎了上去。
“不知是哪位官员竟然有如此派头?”看到此情此景,有士子则是颇为疑惑地喃喃道。
“咱们大明两京十三省士子的楷模,现任礼部左侍郎林晧然!”有人却是一眼认出了从轿子出来的林晧然,当即便是满脸羡慕地朗声道。
年仅十七周岁便以连中六元的耀眼科场战绩进入官场,而后主持广东开海、重塑顺天府威名、整顿两淮盐政等,成为大明官场公认的能臣,今已是官拜礼部左侍郎。
对于在场的士子而言,林晧然就如同一盏明灯般,他们亦是希望进入仕途做出一番作风,然后得到大明的高官厚禄。
众士子看着戏楼门前受到一大帮官员热情簇拥的林晧然,看着他旁边那位倾国倾城的美人儿,心里颇受触动地感慨一句道:“若能如此,此生无憾矣!”
林晧然自是不知晓楼上那帮士子的感慨,今晚携同花映容前来这里看戏听曲。
这鼓楼灯会因他而起,不仅是为了城北的繁荣,还是要保持好这份政绩工程,他都有理由让这个鼓楼灯会一直热闹下去。
此次受邀前来看戏听曲,其实算是到这里替鼓楼灯会站台。哪怕今后有人想要毁掉这个灯会,或者想要伸手从中谋利,那亦得先瞧一瞧他这位礼部左侍郎的脸色。
现在身处官场,虽然他不喜欢过于高调地亮相,但有些事情总归还得去做。
“下官见过部堂大人!”
顺天府尹魏尚纯领着众官员上前,显得恭恭敬敬地施礼道。
魏尚纯是河南人,走的是原吏部尚书郭朴的路子,故而由地方官员一举回到备都南京出任应天府尹。按说,郭朴倒台了,那么他的仕途只能是由盛而衰。
只是吴山却没有什么拉帮结派的思想,觉得魏尚纯是一个可造之材,不仅没有打压魏尚纯,而且将他从应天府尹提拔到了顺天府尹,成为了“小刑部尚书”。
哪怕是同一个官职,不同的人却是有着不同的底气。
虽然他跟林晧然现在都是正三品,但二人的地位则是差若天壤。魏尚纯希望下一步谋得小小的地方巡抚,而林晧然的下一步已经是剑指六部尚书,甚至是入阁拜相了。
正是如此,面对着林晧然这位礼部左侍郎,魏尚纯亦是以“下官”相称,更是透露着浓浓的巴结之意。
“下官拜见老大人!”
陈府丞、刘通判和墨飞都是林晧然昔日在顺天府衙的旧部,这时亦是上前恭恭敬敬地见礼道。墨飞现在改任顺天府通判,虽然不算太过出彩,但已然算是不错的进步。
除此之外,还有着好几个六部衙门的员外郎和主事,亦是纷纷上前给林晧然恭恭敬敬地见礼。
林晧然面对着众官员,脸色显得微笑地回应道:“诸位,今晚元宵佳节,咱们只管看戏,便不要那么多礼节了!”
魏尚纯等人纷纷称是,但谁都不敢真的有所放肆。
“林大人,草民都已经安排妥当了,里面请!”孙员外是顺天商会的会长,亦算是此次灯会的主办方之一,显得恭恭敬敬地上前邀请道。
林晧然轻轻点头,又是一套虚礼,便是带着花映容走进了这一座高大的戏楼。
百姓有百姓的娱乐方式,官员则有属于自己的娱乐方式,很多官员都是酷爱听戏唱曲。
当年林晧然参加会试之时,在顺天贡院唱出《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令到当时的监考官都不忍打扰。
哪怕这么多年过去,很多当时在场的考官和士子对那晚的事情都是记忆犹新,都知道大明有了一个“被科举耽搁的唱曲人”,至今还在津津乐道。
这个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