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寒门祸害>第1370章 扬州暗涌

县衙大门,重新开启。

张家人感到一阵意外,只是面对这个重新探出脑袋的缩头乌龟石知县,便又像跟着打了鸡血一般,准备对这位知县进行声讨。

“停!”

张管家手上多了一张纸条,却是制止了张家人的声讨行为,面沉如水地望向走出来的石知县等人。

石知县领着众官员鱼贯而出,先是徐徐地扫过众人,然后将目光落到张管家道:“张管家,本县再问你一遍,你是执意要围堵县衙,还是现在自行离去?”

“笑话,我们怎么会离开!”

“狗知县,快给我们张家一个公道!”

“不将那个举人恶惩,我们便不离开!”

……

张家人听到石知县如此强势,当即便是进行声讨道。

曹县丞看着此情此景,心里却是暗暗地叹了一口气,这张家人当真是将泰兴是当成他们的了。

“先安静!”

张管家深知情况有变,当即进行制止道。

张家人交流了一下眼色,最后还是给张管家面子。

“石知县,你当真要跟我们张家如此过不去吗?”张管家进行质问道。

石知县知道这些人还是没有将他放在眼里,便是淡淡地说道:“我乃堂堂的朝廷命官!汝等若是不服,可到扬州府申诉,亦可到应天巡抚那里告状,但若是再围堵于县衙,本县只好上报朝廷!”

这……

张家人看着石知县竟然如此硬气,却是不由得愣了一愣。

曹县丞已经领教到石知县的硬气,却不想这个突然转性的石知县将事情捅到扬州府,便是站出来道:“石知县都将话说明了,汝等还是回去吧!”

“好,这事还没有完,你就等着朝廷问责吧!”张管家摞下一句狠话,便是选择带人离开。

他们的本意是给石知县施压,但现在石知县如此的硬气,他们还能怎么着。只能放弃这个办法,回去再从长计议,或许真将事情捅到扬州府或南京去。

一个没有后台的小知县,本身还有把柄在他们的手里,要弄知这号人简直是易如反掌。

“廷纶兄,咱们回去吧!”

看着张管家带人离开,他的心里却是记挂着在后花园的林晧然,便是对着蒙诏道。

“好,请!”

蒙诏看了一出好戏,心满意足地抬手道。

“一起,请!”

石知县有意攀附于林晧然,自然不会放过他身边人,又是热情地说道。

明明是第一次见面的二人,但在外人看来却是亲密无间,看着二人一起朝着后宅走去。

“这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曹知县等官员看着消失的二人,显得万分不解的模样道。

黄主薄倒是清楚其中的缘由,石知县自然是冲着那位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而去的,只是他亦是不可能透露这个实情。

看着张教渝向他投来询问的目光,却是故意模糊不清地说道:“有道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咱们其实都是一帮井底蛙!”

张教渝和陈教导当即面面相觑,猜测那位举人的身份果真不简单。

泰兴县并不大,这里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县城,很多百姓对石知县的强势感到意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存在感不强的知县。

林晧然的出现,注定是要揪起一些波澜。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扬州城,一座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所迷醉的地方。除了唐朝张祜这首诗外,还有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等。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精神的追求通常是建立在物质丰盛的基础之上。

扬州可谓是得天独厚,地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枢,又濒临于长江,顺着长江直接进入东海,可谓是一个交通的要塞。

由于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水系资源丰富,历来都是华夏的重要粮食产区,而当地百姓煮海为盐,由于淮盐品质最佳,更是华夏最主要的食盐生产基地。

特别是唐代时期,扬州商贾云集、交易兴盛,是和广州、泉州、交州并称的东方四大商港船舶,当时的船舶从扬州港出航,可东通日本,南抵南洋,西达西亚等地。

经过时代的变迁,现在的扬州府仍然繁华依旧。

扬州老城重建于元末时期,仅是宋时期扬州大城的西南角,开辟了海宁门、通泗门、安江门、镇淮门以及小东门。

由于嘉靖朝的倭患问题加重,加上扬州城商业恢复到昔日的繁华,经时任扬州知府的吴春芳上疏请愿。于嘉靖三十五年,朝廷开始修筑新城,几年前终于完工。

新城和老城的城门相连,之所以新城不叫外城,则是因为不论雷州外城、广州外城或北京外城都是向南扩建一部分区域,而扬州新城向东扩建足足一倍之多。

正是如此,现在扬州城有着明显的新老之分。老城街巷平直方整,新城街巷弯曲不规则;老城为乡绅居住区,新城为盐商居住区。

虽然城中各色的富商不少,扬州丝绸同样畅销于中外,但却还是要以盐商最为风光。却不仅是本地的盐商,还有着江浙和山西的两个大盐商团体。

两准都转运使司便是坐落在杨州城,这有利益的地方便有争斗,淮盐作为一个如此巨大的蛋糕,自然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虽然在开中法之时,晋商借着地利从淮盐攫取了第一桶金,但现在的江浙盐商亦


状态提示:第1370章 扬州暗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