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唐朝好大哥>第四百二十九章 多事之秋

官司打到御前,李靖的面子李世民也是要给的,但人家怎么管儿子,自己这个皇帝也不太好出面啊,于是李世民就打算做一个和事佬,把这事调解调解,俗称和稀泥。

可秦浩在对待秦小昊的事情上,立场总是坚定的,这事稀里糊涂的居然拖了下来,秦浩始终没同意秦小昊拜师,可秦小昊却总能趁秦浩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走,去找李靖美其名曰‘请教学问’。

关键是秦浩经常不在家,而李欣又不是很理解秦浩的做法,觉得孩子能跟李靖学兵法是一件好事,总是助纣为虐。李靖似乎觉得这样也挺好,于是,秦小昊就成了李靖没有名分的半个徒弟,倒是也能学到几成真传。

而秦浩之所以总是不在家,是因为唐联储那边最近又忙上了,而忙的源头,则在于李渊。

天有命数,李渊已经比原本历史上多活了两年多了,李世民泰山封禅以来,身体已经是大不如前了,连打麻将也坐不住一天了,他自己也知道这是寿数将近了。

李渊自打建立了唐联储之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唐联储的建设之中,除了开创这大唐的锦绣河山之外,唐联储便是他的命根子,临走之前,非得要亲眼看见大唐百姓都用上纸币才甘心。

虽说现在就取缔通用券为时尚早,衙门内掌握了高等数学能摆弄明白纸币运算公式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但谁让这是老头的心愿呢,人治时代,谁敢让太上皇死不瞑目,那他自己全家都离死不瞑目不远了。

虽说现如今老百姓都习惯了用通用券消费,尤其是城市里,几乎已经看不见金属货币,但通用券这东西,跟纸币毕竟是有本质差别的,说得专业点,通用券本质上是兑换金属货币的凭证,是用金库里的金属货币和盐引做担保的。

而纸币,则完全是通过国家信用来做担保的,不能兑换金属货币,相比于金属货币固然发行起来更自由,但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也更多更复杂,而且还不知道老百姓认不认呢。

而为了更好的钳制异族藩属国,唐联储还得把外汇券和汇率之类的给弄出来,总之,这是个很浩大的系统工程。

秦浩正好无官无职,这种事儿能跑得了他才叫见鬼呢,唐联储各种准备工作他多多少少都有参与,同时还尽可能的把一些金融常识都教授给李泰,但特么这种事其实他心里也没什么底,他前世又不是金融专家,不过是看过两本货币战争罢了。

不过业务上的事,就算不纯熟,终究是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可政治上的事儿,就很可能要命了。

李渊死后,谁来接班当这个唐联储主席?这种事是绝对不能跟南衙商量的,否则唐联储存在的意义就没了。本来这都是定好了的,不出意外的话会由李孝恭顶上,待时机成熟之后,由李泰再代替李孝恭,到时候只要李泰活的比李承乾长,朝廷和唐联储就可以一直这么良性的循环下去。

可不知为啥,街面上突然传出一则谣言,说应该由李世民退居太上皇,待几年之后新皇治国成熟了,太上皇则退居唐联储,这才是最好的接替方式。

别人怎么想不知道,反正秦浩听说这消息之后吓的一身一身出冷汗。

谁放出来的这条谣言?

文武百官的第一反应都是太子,毕竟这两年太子国祚稳定之后也挺活跃的,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又似乎都没有动机。

可仔细一想,太子的脑袋难道被驴给踢过了?李承乾总不至于蠢到这个地步吧。莫非是晋王李治?但这货才刚十岁,就算是他身边有人想为主分忧,是不是也稍微早了点呢?

李承乾自然是被吓了个半死的,一再表忠心之后大半夜的哭着来秦浩这求策,可遇到这样的事儿他能有什么办法?查不出来谣言的源头,什么招都使不出来,况且他一个无职之身,这种事躲还来不及呢。

李渊老爷子眼看着没多少日子了,临走居然碰上这样的事,还跟自己擦着边,气的当场就晕了。李世民也发狂了,责令风言衙门三天内必须找到犯罪分子,否则长孙无忌的面子他都不给了。

要说李世民也真够不容易的了,泰山封禅刚爽了几天啊,就摊上这么个事儿。

不过,秦浩回家却把秦小昊提溜了起来,审问道:“乖,跟爸爸说实话,这事是不是你干的。”

秦小昊摇头道:“我跟李治交往也就是图一保险,我不管怎么算计,也没理由现在就往下跩李承乾啊。”

秦浩想想是这么个道理,但还是训斥道:“你跟我说实话,最近又干啥了?”

“天地良心啊爸爸,我啥都没干。”

“真的?”

“真的,我这几天来可老实了,除了昨天调戏了一次民女,前天上了一次青楼,大前天亲了个郡主之外,一件正事都没干啊。”

呵呵。

这两天,李承乾乖的跟个宝宝似的,在东宫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一意的闭门苦读,李世民虽然表面上云淡风轻,对所谓谣言微微一笑,毫不在意,但谁知道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也没什么可留意的,反正李承乾肯定是要老实一阵子的,相比之下秦浩倒是更关心李治的动作,偏偏这小孩子他没什么接触的机会,指望秦小昊,他也不相信这小子嘴里的实话。

反正,这特么就是个多事之秋,有时候秦浩都寻思,这特么自己要是不在长安该多好,这么些的事儿,每一样跟他有直接关系,但全特么躲不开。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