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唐末昭宗>10、又得摸石头过河

“再次扩军!”

就在徐大栓走桃花运的时候,李晔正在洛阳主持内阁扩大会议。

没有任何的寒暄,李晔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

“职下附议!”

军方同时站起三个人,分别是总参谋长张濬、海军部长覃王李嗣周、陆军部长延王李戒丕。

一直以来,军方都处在弱势地位。

虽然李晔身兼陆军总司令一职,但是很多时候他要通盘考虑,自然无法为陆军说话。

而经过这一年半的发展,朝廷已经拿下黄河、长江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再像之前那样,将军队死死的箍住,是不能顺应现在的需要了。

扩大军方的话语权,也就成了必然。

不过,这两个席位也不是想加就加的,必须有相当的人望才能坐稳。

李晔考虑之后,最终选了两名宗室。

覃王李嗣周、延王李戒丕是皇族中最忠心耿耿的的人,也是李晔的前身最为依赖的臂助。

要不是“李晔”忽然换了个人,他们早就是军方的代表人物,接掌陆军部长、海军部长也无可厚非。

“陛下,去岁朝廷才大幅扩充军队,如今兵民比例已经达到百分之五。

再次扩军的话,比例恐怕要达到百分之十。

如此,则今年的生产将如何保证?

是以,臣不敢答应陛下的要求!”

首相杜让能并没有等下属发言,第一时间就提出反对意见。

这是没办法的事,朝廷的摊子一铺再铺。

人力已经用到极点,再让青壮服兵役,今年的春播就毁了。

徐彦若也接口道:“陛下,陇右地区已经开始融雪。

猫了一个冬天的移民,现在正在做动身准备。

在这个节骨眼上调走青壮,今年接通归义军的打算,恐怕就要落空了。”

根据此前制定的计划,朝廷要在今年落雪之前,打通与归义军的交通。

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消灭甘州回鹘、龙家这样的畔脚石。

如果抽调过多的青壮,移民队不但丧失前进的动力,也无力应对吐蕃、杂胡的袭扰。

刘崇望也没有放过机会,说道:“陛下,朝廷连战连捷之后,地方官府还在筹建当中。

根据最新的统计,仅仅是宣武一地,军管地区就达到总面积的七成。

这个时候再次征兵,恐怕会让各地更加的动荡,甚至还会有人举起叛旗。”

“望陛下三思,切不可再增加军队。”其余阁臣也异口同声道。

“哦,这一次你们倒是齐心。”李晔淡淡的说道。

杜让能道:“陛下,黄巢、秦宗权后,中原户口损失太大。

如今军队数量急剧膨胀,已经突破40万人。

按照此前的统计,军民比例以60比1最为有利。

如今朝廷掌握的户口只有800余万,征兵比例比例已经高达20比1。

虽然现在是战争状态,但这样的比例也太惊人。

如果再次征兵,臣以为国内生产将会倒退,人口也必然会出现负增长。”

李晔知道杜让能说的都是实话,但他也是一肚子的苦水。

早在皇庄时期,李晔就发觉藩镇不好惹,随即选择了火器。

但这却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后勤压力骤然增加。

此前,近卫第一旅就在潼关遇到弹药危机。

要不是朝廷组织得当,生产出足够的硝土,恐怕就要惹出大麻烦。

受到这次事件的影响,朝廷把硝石当成考核的重要内容。

那些达不到的郡州长官,会受到严厉的申斥。

情节严重的,还会被检察院以玩忽职守罪起诉。

而这也促使了硝厂的大量出现,有些地方甚至还有了硝官,专门从墙角、茅厕收集硝土。

可即便如此,产量也只堪堪够用,库存一直在红线之下。

想到这些,李晔无奈道:“扩军也是不得已的事,而且朕要组建的部队,将不再以火器作为主武器。”

火枪确实是未来的方向,但它却要以强大的工业基础作为后盾。

就连后世的欧洲,也曾在一段时间内减少了火枪手的比例。

这倒不是说要走回头路,而是硝石的产量跟不上。

李晔的情况虽然不同,但大体上还是可以归于一类。

“不以火器作为主武器?”张濬的眼睛瞬间瞪得老大。

京军之所以势如破竹,火器的作用居功至伟。

否则,能不能收拾京畿三藩,还都是未知之数。

现在,皇帝不以火器作为主武器,这不是革军队的命吗?

想到这些,张濬慌忙说道:

“陛下,京军每与叛贼作战,损失不过数百,皆因为火器犀利的缘故。

现在不以火器做主武器,恐怕伤亡节节攀升,反而得不偿失啊!”

李晔叹息道:“朕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造枪需要钢铁,如今铁厂年产钢铁不到2万吨,让朕如何生产那么多的火枪?”

金商出产的铁矿石品位并不高,富含硫、磷这些有害物质不说,含量更是在10-30左右徘徊。

不但使铁厂的冶炼成本居高不下,产量也提不起来。

2万吨还是朝廷全力协调的结果,否则连5000吨都达不到。

而这点钢铁产量,还要先满足农业生产。

使得军工所需要的钢铁,一直处于半饥渴状态。

张濬道:“陛下,现在新组建的3个军,是火门枪、燧发枪掺杂装备。现在火枪不敷使用,不如专门装备火门枪


状态提示:10、又得摸石头过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