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对嗢末部落应当以安抚为主。”裴枢的声音在务本楼内回荡着。
虽然已经有三十多万人涌进陇右,加上原来的二十余万万“獍枭”,汉人在当地的人数上已经达到六十余万。
看着很多,但要把他们平摊到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又会变得微不足道。
于是朝堂上的意见就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可以利用嗢末,至少他们曾经是汉人。
如果全部转化,即可多出近百万的人口,这对整个河西走廊而言,简直就是天大的福音。
裴枢就是这种思维的坚定拥护者,现在只要议论陇右的局势,他都会强调一次自己的看法。
“职下认为此例不可开,嗢末虽然曾是汉人,或者大部分曾经是汉人。但在百多年之后,他们对大唐已经没有丝毫的认同感。”张濬说道这儿,从身上拿起了一张纸,念道: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此为咸通十年进士司空图所作的河湟有感,说的也不过是近二十年间的事。此前看朝廷羸弱,那些嗢末人便数典忘祖,诚心侍奉吐蕃。现在看朝廷强盛,又想摇身一变成为大唐的子民,并安心享受朝廷给予的种种好处。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是以,职下以为想要投诚可以,他们要么往攻高原吐蕃,用那些人的血洗刷自己的屈辱。要么灭尽河西杂胡,用那些人的血证明自己的忠诚。但有一种人永不赦除,即沾过汉人鲜血的逆贼,哪怕逃到天涯海角,大唐军队都要将他们无情的诛杀。”
“张总参谋长也太斤斤计较。”裴枢道:“嗢末失陷吐蕃,是朝廷有负子民,并非子民先负于朝廷。今日让他们回归怀抱,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哪还能驱使他们对外杀敌。否则朝廷就成了借刀杀人的凶手,与外界那些凶狠残暴的藩镇又有什么区别?”
听到这番话,李晔冷冷说道:“裴枢,此地为商议国事之处,并不是清流聚集议论的场所。只要阐述利弊即可,别搞道德绑架。”
“臣孟浪。”裴枢只得致歉。
李晔道:“继续。”
张濬道:“对于嗢末,朝廷确实有失责之过。但在其后,他们也积极配合吐蕃进攻汉地。朝廷不追究此事已经是宽大,又怎么能够法外施恩?职下以为可以比照獍枭,只要杀敌立功就可以恢复身份。否则,入夷狄则夷狄,也只能以异族对待。”
裴枢当即反对道:“归义军如今只是苟延残喘,自保尚且不暇,更不可能帮助朝廷经略河西。陛下,但凭朝廷的力量根本无法左右河西的局势。再把潜在盟友逼到对里面,朝廷只会举步维艰。如果北方回鹘、高原吐蕃联合用兵,则朝廷在西北的部署必然化为泡影。”
张濬笑道:“我可不知道回鹘、吐蕃还有联系,他们就算联合起来又能如何?回鹘进攻归义军都以惨败而归,进攻朝廷那更是痴人说梦。只要下旨让朔方、天德、振武三镇出兵,回鹘牙帐就得搬家。吐蕃更不必说,近30年来天气逐步寒冷,族人连温饱都不能解决,又拿什么和朝廷拼命?
裴尚书是玩外交的,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或者你已经怯懦到了骨子里了,觉得汉家子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娘炮,连几个野蛮胡人都不是对手吧!如果这样的话,我建议你到军队看一看,看看汉家儿郎是如何作战的,这有助于治疗软骨病。”
“哈哈哈。”总参谋部列席会议的人,纷纷大笑起来。
看裴枢又要反驳,李晔摆手道:“真理越辩越明,现在已经有结果了,内阁也该拿出个办法来,从今以后就按照那个方针执行,不要再浪费时间了。”
裴枢当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所说的其实是内阁中大部分人的意见。
三相都不说话,其实也是在等皇帝的意见。
以他们的油滑程度,当然是做好了各种的计划,只是吃不准李晔的态度而已。
这就是所谓的官僚作风,李晔对它是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
杜让能笑道:“内阁的意思也是分化瓦解,只是态度比总参谋部还要激进一些。河西敌强我弱,但凭嗢末也是远远不够。不如直接给各个部落下旨,只要他们愿意杀敌自效,都可以得到朝廷的承认,成为羁縻州郡一员。”
羁縻是大唐才有的政策,说通俗一点就是后世美帝的胡萝卜加大棒。
一方面用军事、政治压力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用经济、物质来拉拢。
发展到后来就是土司制度,直到共和国时期,才正式被废止。
“不妥。”李晔淡淡的说了两个字。
朝堂一下子就静下来,皇帝极少否决内阁的建议,因为它是朝廷的办事机构,必须维持相当的权威性。
李晔并没有等三相谢罪,接着说道:“羁縻政策为祖宗之法,到现在已经完全不能适应需求,所以有必要做一些更改。从今往后,异族愿意接受王化,即为大唐的子民。发给相同的身份牌,并享受相同的权利。但他们必须尽自己的义务,遵守朝廷的法度,接受朝廷的管理。”
“是!”内阁三相拱手答道。
李晔道:“天下富庶莫过于陇右,它不仅涉及的长安的安危,也决定着大唐的国运。所以,陇右的异族必须全部迁出去,就算是雇佣也不行。”
杜让能皱眉说道:“圣上,陇右异族数量繁多,又该把他们迁徙到何处?如果中间有所闪失,恐怕又会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