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战国野心家>第一百零八章 厌战 上
之事与卫无关,希望墨家不要随便进入到卫国的领土。

令叫一部分魏军归属于卫国上将军苟变统领,驻扎于边境。

苟变其人,颇有才能,仲尼之孙子思曾向卫侯推荐此人,说此人有将五百乘之才。卫侯说,苟变这人的才能我是知道的,但是他当地方小吏的时候曾经贪污过两个鸡蛋,所以这样的人我不能用。后子思以“取其长,弃其短”的道理说服了卫侯,苟变得以为卫之上将……至于说重才不重德是不是违背了儒家的道义,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加之不久前墨家使者也前来参加会盟,虽然没人邀请,但来了之后还是重申了一下和楚王的那一套说辞。

因而使得公叔痤下定决心,趁着墨家还在和郑国谈、郑国还未正式缔约加入非攻同盟、墨家大肆宣扬非攻和平以及非攻同盟是防御性盟约的机会,在准备并非充足的条件下攻入郑国。

既然墨家不能从宋国走、不能从卫国走,那么墨家想要干涉郑国,只有选择从淮水出兵,绕过楚国申息陈蔡。

且不说楚国能不能同意一支有着宣传能力的军队在楚国武装游行,就算是允许,这样的行军路线,少说也要三两个月。

而且路途遥远也注定了墨家不能大规模出兵,少的话等同于送菜,那泗上出兵的可能性就极小了。

墨家行于天下,靠的是诚信和道义,哪怕一些学说不被士人接受,但诚信又是另一回事。

公叔痤确信墨家不会前面刚说完非攻同盟是防御性盟约,后脚就借路宋国攻打魏国。

现在所要考虑的,也就是楚国的态度,但楚国的态度决定于郑国都城何时陷落。

如果能够在十日之内解决,那么楚国出兵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只要郑国都城不至于支撑三五个月,再造一个当年庄王攻宋时候的商丘保卫战那样的局面,等到楚国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然是木已成舟。

至今为止,魏韩两国的进攻相当顺利。

郑国士卒普遍厌战,一触即溃。

而且郑国的很多带路党也在魏国这边。

当年驷子阳执政,七穆中的其余六氏杀死了驷子阳,郑国分裂。不久后驷子阳的余党又反攻新郑,处死了郑君,又立新君,然后大肆清洗了一下当年谋杀驷子阳的那些贵族。

大量的贵族逃亡魏国,以至于魏国当年打着为驷子阳讨公道的说法侵占郑国的一些城邑时候,当地的大夫打开城门热烈欢迎。

这一次大量的七穆余党也会一同进入郑国,打着为繻公复仇、为当年死在政变里的族人复仇的旗号,再加上七穆余党当年并未全部清理干净,使得魏韩在攻入新郑之前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郑国发展的太早、相对于中原其余国家来说更为富庶、民间法律也更健全,所以郑国普遍厌战、反战。

当年楚王子定事件,郑楚交战,郑人反战厌战到还未接触就一哄而散,宁可被俘也不作战的地步。

魏国韩国倒是没打着建设“王道乐土”的旗号,只是郑国民众真的打累了,不想打了。

打赢了又怎么样?把赋税交给姓姬的和交给姓韩的,有什么区别?把自己的封君封主从姓姬的换成姓魏的,有什么区别?

为了郑韩公族的血仇,郑人已经打了五十年,郑人不想打了,只想着安安稳稳做个魏韩之民。

最起码,没有这样的征战了,缴纳的赋税和军役都少了许多。

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庶民在此时此刻没有资格有家,更没有资格有国,他们实在不明白自己要保卫什么。

郑人和魏人有区别吗?在郑人看来,只怕没有,除了郑国的方言是白话起源地更为白话一些外,别的似乎也没区别。

贵族们说着雅音,庶民们说着方言,贵族们有贵族的礼仪,庶民有庶民的礼仪,论起来韩郑民众,其实贵族和庶民反倒是更像两个民族而且还有生殖隔离呢。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八章 厌战 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