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文推行这个所谓的吏员考试,考试科目自然不可能和是考核什么经史子集,因为那些对于基层工作都没有用处。景文完全可以用这个理由来拒绝考核经史子集,所以这个是行得通的。而景文的想法其实是想要借助这个机会,让天下的文化人都去研究别的科目的知识,这样才能够让文理科同时发展。而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之类的东西越研究也就是越来越是没有用。这些东西,于为官无益处,对自己也没有什么用处。可是景文最无语的就是科举考试科目也就是考核这个,实在是令人吐血的事情。虽然现在进士科是靠策论,可是进士科录取的名额太少了,并不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景文想要借助这些吏员考试的机会,推广那些有实际意义的学问的东西。只要当官需要这些,那那些学子肯定会去研究。很多人都以为扭转儒学一家独大的情况很难,可是其实并不难。只要让大家看到研究别的学问也能够当官,甚至当官还能够不会受到歧视的有前途,那恐怕别的学科也都能够有前途。虽然这个考试只是当一个小吏,可是景文却知道一旦这些小吏能够在本来不属于他们的官场上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他们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旦半年之后,他们有人成了正式的官员,那些官员将会成为无数小吏的代言人,那这些小吏算是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了。一旦小吏有了前途,那那些学习别的科目的学子热情更是广大,这样各种学科都是可以蓬勃发展了。景文就是希望利用官本位思想,作为推广别的学科的机会。那些学子为了当官,一定会去研究别的科目,这样算是成功的推广别的科目了。
“景文,那你说,科举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大家都去考这种小吏了,那谁来考科举,那科举还有什么意义呢?”李世民问道。
景文接着说:“皇上,我不是说了吗?明经科等科举是给那些有志于直接为官的人,比如说名门学子,他们肯定是不屑于直接从小吏当起,肯定是要直接当官的。我们科举可以给那些有志于直接当官,深受上古先贤熏陶的人准备的。而通过科举的,可以一开始就直接授予官职,而普通的小吏必须要从小吏做起,而且想要获得官位还要通过和很多小吏竞争才行。这样他们的前途就曲折很多,比起那些科举的优秀人才差很多了。而且,提拔的时候在同等政绩的时候,也要优先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这样如何?”
那个张扬听到了这话,也就不说什么了。因为张扬听到可以优先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也就不会说什么了。因为他自认为自己还是有前途的,所以自然不好反驳。不过,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坑很多啊!
景文这个可是说在同等政绩的情况下,可是同等政绩怎么衡量,还不是景文提出的考成法吗?考成法是目前最好的衡量政绩的方法,那些埋头研究经学的学子,他们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员,必须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来熟悉。在几年的时间内,他们是无法真正熟悉工作,获得政绩的。这个过程中,其实那些小吏都已经能够有两批人成为官员了。而且大唐全国三百多个州府,每半年都有一两个成为官员。可是科举每年也就只有三十多个,那这样他们进入官场,在人数方面肯定不是小吏出身的官员的对手。经过大概十多年的发展,恐怕那些小吏出身的官员越来越多,足以把科举出身的官员挤下去。而且小吏出身的官员基层工作经验扎实,比起那些新科进士来说好多了,新课进士恐怕根本不是对手。这样这种底层小吏出身的官员肯定会逐步淘汰科举出身的官员,甚至会逐步淘汰那些官二代通过门荫出身的官员。而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理科知识也能够不断的发展,可以让很多人去研究。
“好,科举就以策论和经学为主,而这种小吏既然要在最基层做事,那就以那还是以实学为主好了。到时候底下要做什么,那就考核什么,这才是小吏应该能够有的能力。而我大唐不但要有一些能够决策的官员,也要有一批能够完美执行官员命令政策的小吏,这样才能够维持我大唐的盛世。”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同意了对这些基层的小吏进行考试,因为李世民也知道了这些小吏的用处。这些小吏的素质决定了百姓对于大唐的支持程度,对于维持地方稳定有很大的作用。只要有了一批优秀的吏员,那对于国家的政策执行,百姓的安抚工作都是非常有优势的。所以,以后必须要对这些吏员进行考试,和科举一样。而李世民也定下了调子,那就是科举的官员主要负责决策,而这些小吏主要负责执行。不过,却没有关闭给那些小吏上升的渠道,这样就等于是默认了官吏合一。以后这些吏也能够为官,那他们有了未来的前途,他们也就能够洁身自好很多。
“好了,这次考核,谁来负责。这次考核的名目叫什么?”李世民问道。
景文马上说:“皇上,吏员是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那我们不妨就叫公务员好了。这样也好听一些,也能够避免因为过去的称呼,让百姓歧视,或者是那些公务员心理自卑。而这次考试,那就叫做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执行国家公务,叫做公务员?这个名字倒也贴切。不过,这些吏员考核什么呢?”李世民问道。
“皇上,臣以为可以考核他们的算学,语言理解,还有推理能力等等。我们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