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百工匠心>第228章 皇帝的高科技

鲁善工环视这间普通工作室,可谓是地价最贵,但条件普通的70平方米的平房,地面依然是大石砖铺就,坑坑洼洼的裂缝和凹陷处散落着一层扫不起的木屑。

这些木屑可能来自宋代的佛像、明代的家具或清代的屏风。斜躺在案上的刨子,使的是寻常人家不用的硬木料红木,年纪比曲峰还大,是师傅的师傅用的。

要说文保科技部的办公坐落于的西三所,这里是慈宁宫大佛堂北面的一片院落群,清朝时是先帝嫔妃的居住地,所谓300年没进过男人。如今仍然是故宫的未开放区,不见喧闹的游客,红墙绿树掩映,一晃神儿还以为真穿越回几百年前的紫禁城。

宫墙之外,是日新月异的都市,而西三所里,被修复的文物和修复他们的人都遵循着古老技艺自己的节奏。

梁海生看见鲁善工饶有兴趣的表情,趁热打铁宣传道:“除大型展览,修复匠人不用面临其他工作常见的截止时间。在活儿干不下去的时候,有经验的老师傅会建议年轻人去院子里转转,因为硬干还容易捅娄子。”

“比如在画纸上描摹一朵盛开的牡丹,把捡到的枯木头雕成一个小痞子,给老师傅画一幅肖像,都是这里的修复师尝试过的减压方法。”

“新闻上经常说的现在年轻人因为加班导致的过劳死,咱们故宫仍能享受到绝不加班的待遇,因为这项工作最要不得的就是疲劳。于是每到下午5点,劳作一天的修复师会在小院里排成长长一队,等待刷指纹后下班。”

曲峰和闵俊生对视一眼,心里十分惊讶,堂堂故宫大总管居然亲自放下架子拉人?

鲁善工笑而不语,上班地点是清幽的宫里,接触的是常人难得一瞥的国宝,每天5点准时下班,不时还可以穿越历史,如果能在故宫修复文物应该算得上繁忙现代都市中难觅的好工作。

“按照故宫文物修复延续至今的师徒制,在第一年里,原则上不能碰文物。刚进来那会,我的工作就是慢慢跟着师傅学习技艺,看师傅干活儿、打下手,做一些复制品。”

曲峰笑道:“原本以为进来后能接触到大量艺术精品,自己的艺术修养能得到很大提升。但每天的工作中,见的最多的却是自己不太欣赏的一类器物——清宫留下的装饰繁复的木制品。”

“最初对这种工匠式的东西是反感,好像是在不厌其烦地做一个东西,比如说密,能达到密不透风。这样的东西让人觉得技术真好,但格调不高。”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还记得自己手头走的第一件文物是5米高的清代木制佛塔,我只负责补配塔檐上缺损的龙头,拇指大小的龙头,一模一样的,老师傅要求严格,雕了15个,花了1个半月。”

“第二件是清代的文渊阁十二围屏。其中一扇破损很严重,只剩下诗词屏心,下半部分的三块雕龙版都缺损了,需要补全。我领到一块方形的小雕龙版,另一位老师傅刘师傅,负责补全一块圆形的大团龙雕龙版。”

“当时想自己科班出身,一小块透雕单体龙也没什么难的,一边雕还一边自我陶醉。等雕到八成的时候,去看刘师傅的团龙,发现不太对,人家的就是生动,相比而言自己的就看着挺刻板。”

“老师傅扔下一句话:你这龙,身子上的曲线的感觉,不顺畅,没有劲。”

众人哈哈大笑,大家都是手艺人,虽然不是同领域,但手感都是相同的。所表现的这种东西的美感,恰恰是隐藏在技术细节里,同样是刻一道线,你没有体会,就是照猫画虎,大概差不多,但没有生气。如果你真正体会到这条线,你能知道它从起来到收,这中间轨迹、力度和律动的变化。

曲峰站起身,从工作台拿起一个佛头,展示道:“我的爱好是刻佛头,你看有的人刻的佛,要么奸笑,要么淫笑,还有刻得很愁眉苦脸的,很难刻,上手以后才知道。”

“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

“这点我同意!”闵俊生深有感触道:“我在闲暇时会弹琴制琴,这和我本来的漆器专业不相关。但进入故宫后,接触的大量漆器文物都是古琴等乐器。”

“记得当年第一次见只闻其名的唐代传世名琴九霄环佩,器形大气,上手一搬,却意外地轻。在一次次亲自动手修复古琴的过程中,揣摩着古人在弧度、棱角和厚薄比例上的智慧,这是你光看照片完全体会不到的。”

“做漆器、做琴都是修身养性的过程,器物里面能体现出造物的精神。看他做的东西,就知道人的状态。这跟画如其人一个道理。”

几个人聊的很开心,难得遇见梁海生这个大忙人,曲峰和闵俊生赶紧把最近工作上遇见的困难提出来,鲁善工听着很多都是关于原材料,看来故宫也不富裕!

“走,你们忙,我们去其他地方转转!”

梁海生带着鲁善工离开,继续往里面走,两人心情不一样,鲁善工闲着没事,难得有机会听听同行之间的交流,说不定还能碰见偷师的机会,自然求之不得。

而梁海生也希望鲁善工多了解一些故宫,这个小子的水平深不可测,当然人家现在是亿万富豪,肯定不能来上班。<


状态提示:第228章 皇帝的高科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