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当杜预火速赶到雁门郡之后,幽州军则沿续着一贯慢慢吞吞,磨磨蹭蹭的行军风格,从蓟县出发,走了十几天,这才算是到达了代郡的平舒,这效率,让卫实在是无力吐槽了。

丘俭是什么心思卫自然心知肚明,而且卫更清楚,自己当这个监军,完全是在刀尖上行走,如果丘俭想要起兵造反的话,那么自己恐怕就是他第一个拿来祭旗的。

所以卫也不敢轻易地去逼迫丘俭,逼急了,还真没什么好果子吃,更何况,卫的这个身份确实也是十分敏感,虽然扛着朝廷的名义来扯虎皮,看似威风,但幽州军上下,却真没人把他当回事,他们只听命于丘俭。

而丘俭暂时没有反心的话,自然也不敢拿卫怎么样,他的策略就是能拖则拖,能缓则缓,打仗的事他压根儿就不急,保存实力才是第一位的。

不过抵达平舒之后,就已经到了幽州的边境了,再往前走,就踏入了并州的势力范围,肯定是会发生军事冲突的,这仗该怎么打,丘俭还真没有什么太好的准备。

如果按兵不动吧,朝廷那边真得无法交待,可一旦打起来,局面又将会是丘俭所无法控制的。

这个时候,丘俭突然接到一封密信,一封来自并州没有署名的密信,火漆封着,整个信封上,没有任何的一个字。

幽州军没有人有胆量来拆看这封信,于是几经辗转,密信还是完好如初的交到了丘俭的手中。

并州和幽州,一直以来都没有互通消息,毕竟曹亮和丘俭不熟,再加上幽州比并州更偏僻,以前曹亮的重心,始终是放在中原一带的,只有这次丘俭兵临并州边境,双方才有了第一次的接触。

丘俭拆信看了一下,他没有像一般人一样从开头到结尾顺序来读,第一眼他先瞧的是落款,果然不出所料,落款人是讨逆大都督辅国将军曹亮。

曹亮的讨逆大都督别人或许不认,但对于丘俭来说,这是先帝曹的遗命,自然没有不认的道理。

不过丘俭琮是想看一下曹亮有什么话说,他很快地将曹亮的书信从头到尾的读了一遍,陷入了沉思之中。

桓范可是三国末年出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不但字写得漂亮,而且内容写得更漂亮,引经据典,洋洋洒洒,词藻华美。

可以说这封信来得恰到好处,如果没有并州方面的配合,丘俭就算是想演戏也只能是独角戏,演砸的风险很大,而和曹亮配合演双簧,那才是真正的完美无缺。

┄┄┄┄┄┄┄┄┄┄┄┄┄┄┄┄┄┄┄┄┄┄┄┄┄┄

“父亲,好消息啊,丘俭率兵一路西进,连克剧阳、汪陶、阴馆,直逼雁门,形势一片大好。”司马师手拿战报,兴冲冲地来见司马懿,还没进门,就高声嚷上了。

“是吗?”司马懿淡淡地地应了一声,顺手从案上抄起一封书信,递给了司马师,道:“你再瞧瞧这个。”

司马师疑感地接过书信,这封信的内容,可比他手中的握着的战报写得详细的多,司马师读了一遍,明显的愣住了。

信自然是卫写得,他不但担任着幽州的监军,负责督促和监管幽州军,而且还负责着向司马懿密报幽州的情况,这封信便是卫到达幽州之后的情况汇总,详细地阐述了幽州那边的真实情况。

司马师恨声地道:“按卫监军所言,丘俭与曹亮是沆瀣一气,所谓的连取晋北三城,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这个丘俭,看来是包藏祸心意图谋反,真是留他不得。”

司马师手里的战报,自然是丘俭写得,所谓的连取三城,倒也不假的,不过这完全是在并州军的“配合”下才打出这样的战绩来的,卫的密报之中,自然有详细的说明,幽州军攻破剧阳、汪陶、阴馆三座城池,几乎是兵不血刃,根本就没有经历过像样的战斗。

是他们之间打默契战,还是并州军的战略性放弃,这一点卫倒是没有自己去妄加猜测,而是只把战斗的过程描述了一遍,让司马懿自己去判断。

司马师表现的极为愤怒,原本他接到这个好消息的时候心情愉悦,此时此刻却被卫的来信搞得荡然无存。

司马懿却始终的一脸平静,似乎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事实上,出现这个结果对司马懿来说也不算意外,丘俭本来就怀有二心,出工不出力,逼迫他上阵,自然也没指望他能创造什么骄人的战绩。

司马懿在晋北用兵的目的,最主要的还是起到牵制的作用,打乱曹亮的战略布署,以方便他后续的用兵策略。

同时这也是逼着丘俭做出选择,让他和曹亮拼个二虎俱伤。不过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那么接下来,司马懿就很有可能执行他的第二套作战方案了。

毕竟司马懿行事缜密,从不打无准备之战,幽州的丘俭既然是他的心腹大患,司马懿又岂能无备。

曾经在辽东战场上共过事,司马懿对丘俭还是比较了解的,虽然说丘俭打仗还可以,文韬武略上面,都有一手,但性格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在重大问题上,往往是患得患失,正因为如此,他才坐失了起兵的良机。

如果在淮南发生叛乱的话,丘俭在幽州趁机起兵,那么对于司马懿来说,确实是比较头疼的事,他在中原的兵力,大部分都安排到了防范并州的曹亮上面,如果丘俭在幽州起


状态提示:第898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