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满并没有急着去找坊市的行首去谈什么租约,他寻着眼前这些陌生又熟悉的街道,穿过人群,左转右行,走了差不多半个时辰,终于在靠近最西边的一处名为一品书斋的书店门前停下了脚步。
书店很冷清,装饰也不甚精致,甚至看上去还有几分破败,尤其是挂在外面的匾额,“一品书斋”四个字,品字的右下角的那个口字竟然已然褪色,若不仔细看的话,根本就认不出这是一个品字。
“怎么,老爷您要买书?”王朝轻声询问了一句,接着又说道:“真要买书的话不妨去东市,这西市的书斋多是一些破旧的书册,是给那些买不起书的穷书生们用来租赁抄写用的,没什么好的货色。”
李丰满惑然:“这个时代的书很贵吗?不是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应该不会太高了才对啊?”
王朝一头雾水,有点儿听不明白李丰满的话。
“印刷术我倒是知道,跟yìn zhāng差不多,不过雕版是什么玩意儿,完全没有听说过,老爷,你该不会是记差了吧?”
一个失忆的人,总是会说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话来,不奇怪,习惯了就好。
李丰满不再多言,从王朝的反应上他就已然知道,这个时代,应该是还没有雕版印刷技术的存在。
之前一直听说雕版印刷术兴起于唐朝,现在看来,至少在贞观年间,还没有这一技术的出现。
换句话说,现在这个时代的书籍,大多都还是手抄本。
看看,不经意间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雕版印刷术,一本万利,秒杀手抄本。
“一本《诗经》大约要多少钱?”站在一品书斋的门前,李丰满并没有急着进去,轻声向王朝问道。
王朝张了张嘴,这他哪知道,他这辈子从来都没买过书,一年到头甚至都不会翻看一下书页,否则的话,他的字也不至于会几十年如一日,全都跟狗爬的一样。
“寻常人抄写的《诗经》,一册只需三百文。秀才,举人抄写的《诗经》,视笔力而定,一册多在五百文到一贯之间。名士,书法大家的作品,则在百贯乃至千贯之间。”
没等王朝回答,书斋里面便有一个声音传出,间接地为王朝解了围。
一个清瘦老者,手持一册半翻的书卷,缓缓迈步从书斋内走出,轻轻拱手向李丰满与王朝二人见礼,之后目光定在李丰满的身上,微笑道:“这位公子若有兴趣,不妨到斋内一叙,别看老朽这一品书斋设置简陋,其实里面还是有一些不的存货的。”
“不知老丈怎么称呼?”李丰满拱手相询。
“鄙姓吴,是这家书店的掌柜,公子称我吴守仁即可。”吴守仁客气地伸手请李丰满入内。
“原来是吴掌柜当面,幸会,吴掌柜请!”
迈步进了书屋,李丰满上下打量,还真如吴守仁所言,别看一品书斋外在的陈设老旧,这书屋里面却是整洁得很,一本本装订好的书册被摆放得整整齐齐。
只是这些书册,多有破损,而且被翻得纸页都起了毛,原本就没有几页的册子,蓬松鼓胀,看上去竟都厚实了不少。
李丰满随手拿起一册随意翻看了一下,出乎他的意料,这些书被翻看的次数虽多,可是纸面上却是意外的干净,没有一粒鼻屎,没有一处污迹,甚至连一处明显的抓痕都不曾看到。
不止如此,随着书册的抬高,李丰满竟还隐隐地闻到这书册之上,似乎还做了一些防虫的熏香处理。
书册虽旧,却被保存得相当周全。
李丰满不知看书的人都是些什么身份,但是无一例外,这些人必全都是爱书之人。
“公子真是好眼力。”看了眼李丰满手中的拿着折书册,吴守仁道:“这本《孟子》在贞观初年一位姓朱的秀才所抄,放在这里已有十余载,每次科举将至,都会有无数寒门士子过来借阅,参考其中的批注。”
成书十几年,老古董了,怪不得看上去这般老旧。
李丰满直声问道:“多少钱?”
“这是小店的镇店之宝,只租不卖。”吴守仁直接摇头。
王朝撇了撇嘴,不卖你说个鸡脖?
不过是一个不知名的秀才所书,还镇店之宝,那老子书房里的那册由国子监祭酒亲笔所书的《礼记》岂不是价值连城了?
虽然是褚遂良年轻时所书,那时褚遂良还不是国子监祭酒,更不是尚书右仆射,但“褚体”书法却已见雏形,同样价值不菲。
李丰满微微一笑,不以为意道:“君子不夺人所好,吴掌柜不愿卖,李某也不便强求。”
李丰满轻轻把手中的《孟子》又放回书架,他原本就没有要买书的意思,又岂会在意吴守仁这种想要抬高书价的推销伎俩。
吴守仁一愣,有一种一拳打中了空气的感觉,表错情了,原来人家根本就无意那本《孟子》。
尴尬一笑,轻声奉承了李丰满一句:“公子真乃君子也,吴某佩服!”
伸手往里面指了指:“这本《孟子》虽然不对外售卖,不过里面还有一些更有价值的书册并不受xiàn zhì,想来定能让公子满意!”
李丰满微微摇头,站在原地没有再往里走。
刚刚他大致在这书斋里扫了一眼,这里面的书,多是四书五经之流,都是为了应付科举考制的应试书籍,并引不起他的兴致。
这样的书,他的书房里摆满了一大堆,其实并不乏名家所留。
到底是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