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他们的新技术刚刚发明出来后,就卖给了中国公司,结果当中国公司用那些基于西门子技术,改进或者直接沿用在其他事务上,开始发大财的时候,西门子却只能在西方费劲的推广他们的技术。
西门子之后,西方发明家,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都学会了在技术发明之后,第一时间到中国注册,然后中国公司想要购买他们技术专利的时候,除非能拿出巨资,否则他们都会寻求合作,以技术入股,或者直接成为合伙人来中国发展。
这种现象已经不胜枚举,中国广袤的国土,在化肥工业诞生后,中国人迅速发展起了本国的化肥工业。但中国的农业分门别类,种植的作物比整个欧洲加起来都多。而且还有广袤的殖民地和海外领地,中国的农作物,从寒带到热带无一不包。
于是中国人自己研发的同时,许多外国公司也盯上了这个市场,德国拜耳公司结合中国传统经验,发明了一种适合桑树的肥料,结果畅销中国和日本。巴斯夫公司跟中国一家化学公司合作,生产出了符合中国消费习惯的红色染料,大获其利。
除了技术在主动进入中国市场,人才在涌入中国寻找机会,全世界的资本也涌入这里,因为在中国市场上,往往更容易寻找到超高回报的机会。如果有一家欧美小工厂,突然制造出了某种爆款产品,可以大量出口中国的时候,他们国家的银行就敢于大量给他们贷款,然后让他们到中国建立分厂,直接面向市场生产产品。
资本之所以这么积极,因为跟中国建立了联系,能在中国市场上立足的工厂,就属于优质资产,投资这样工厂的资本,自然就是优质资本。
但事实上,中国并不缺乏资本,金本位时代,掌握世界黄金生产八成的中国,已经让中国两成为世界货币,中国纸币先后被各国央行持有,在各国外汇市场上交易,凡是进入世界贸易的商品,都开始按照中国货币定价。
中国资本借助国际货币的有利条件,直接向全世界进行投资,俄国三成的资本额是中国资本,南非、美国、朝鲜、日本,但凡是有大量投资机会的国家,中国资本无不占据了优势地位。因此在全世界资本向中国涌入的同时,中国资本也在向全世界扩散。
而且很多产业在外国无法诞生或者推广,在中国市场催熟之后,中国资本挟带这些新事物,迅速推广到全世界其他地区。电动机成熟的过程中,西门子贡献了最大的才智,但中国公司却利用改进成熟的电动机,在全世界开拓。在英国收购了机车厂,从中国进口成套的电动机,为英国地铁组装电力机车。
但这些工业产品,还不是中国推向世界的附加值最高的产品,附加值最高的产品,一直都是医药。积累了几千年并且传承了下来的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早在五十多年前,皇帝跟拿破仑合作,建立起了皇家科学院之后,就开始对中国传统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收益最大的,就是中医药。
中医院在后世的没落,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符合科学逻辑的理论体系,玄而又玄的中医理论,抛开真假不谈。但他无法让普通人理解,始终是一个巨大的缺陷。而且皇帝本人,也不太相信中医理论。可皇帝认为,中医药是一座宝库。许多药品是确实有效的,但在中医手中,很不规范,不同医生的治疗同样疾病开出来的药方,可能千差万别,看病如同撞大运,撞对了药方,什么疑难杂症都可能治好,运气不好,小病都可能拖成大病。
而且许多流传了一两千年的药方,历朝历代都有救治病人的记载,但用在人身上,却很难有效果。皇帝资助对这些奇怪的现象,进行长期研究。后来通过科学对比,发现了其中一些奥秘。
药还是两千年前那些药,用在今人身上并不是无效,而是药量不够了。当科学家通过严密的临床试验,将药量加大之后,许多药方重新焕发了神奇的功能,药到病除。对这种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猜想。有的认为是古代的度量衡跟今时的不同,导致按照古代药方的药量用药,其实低于治疗疾病的药量。但后来大量考古工作发现,古代度量衡跟今时的对比显示,古方药量依然比科学试验得出的最佳药量要低得多。这时候科学家们,才发现了耐药性的奥秘,原来一种药反复用在同一种疾病上,会导致耐药现象,必须加大药量才能起到原本的疗效。
通过对比分析,尽管科学家们还没发现一些确实证明有效的复方的奥秘,但大量特效药不断被研发出来,诸如治疗疟疾的青蒿,治疗便秘的大黄,治疗中暑的藿香等等常用药,都通过试验,制定了标准的用药方式,得以大量出口全世界。中国农民种植、采集药材,医药企业加工、出口成药。医药公司赚取利润之后,同仁堂、片仔癀、胡庆余堂、陈李济等大企业也开始投入更大的力量,确定更多的传统医药的标准用法。他们确定了从外伤消炎的刀伤药到治疗各种脏腑炎症的内服用药的上百种特效药,每年出口药品的出口额就超过一千万两黄金。
但为中国医药业做出贡献的,并不仅仅是老祖宗长期摸索的宝贵经验,随着中国在全世界扩张,从寒带到热带都建立了统治,科学规范的中医开始在这些地区发展。
人类医学历史比任何文明国家的历史都长,也许在人类还没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