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四百六十四节 英国态度的转变

中国人的善意,让茹科夫斯基升起了不现实的幻想,他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对人性充满了尊重和新任,说白了就是一个天真未泯的理想主义者。

这个人其实并不适合当一个心狠手辣的政客,他更适合成为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一个哲学家,如果生在中国,他或许会成为一个悲天悯人的文官。

但可惜他生在政治环境险恶的俄国,还被架在了俄国总理这个烫屁股的椅子上。

他看到中国很友好,联想到他曾经读到的中国儒家经典的俄文译本,让他真的有些相信统治这个国家的都是一些道德高尚的人。

他对解决中俄问题更加有信心了,他随即提出,希望中国能撤走伏尔加河西岸的軍队。在谈判达成之前,至少能撤出一部分。

他这个要求中国人也答应了,为了表示对签订协议的期盼和诚意,中国宣布,撤走对俄国莫斯科威胁最大的喀山軍队,将喀山这座被占领了八年的城市归还俄国。喀山与莫斯科水路相通,为了安全,俄国甚至一直没有修建没什么技术难度的莫斯科到喀山的铁路。

伏尔加河枢纽察里津,也交还俄国,这里是俄国通往黑海的重要交通枢纽,俄国伏尔加河流域的物产都在这里集散,通过铁路输送道罗斯托夫出海,或者经过不到百里的6路,转到顿河。

但中国保留了萨拉托夫这个位于伏尔加河沿岸高地上的城市,这条高地主要位于伏尔加河西岸,平行于伏尔加河,或者说伏尔加河被迫沿着高地边缘流淌,高地或者叫做丘陵,高度三五百米,萨拉托夫位于一个丘陵隘口,是通往顿河平原的必经之路,占领这里,主要的原因和理由是,中国的铁路从这里渡河,没有桥梁,而是通过轮渡。但向俄国承诺,一旦两国关于领土的谅解协议达成,萨拉托夫也会交给俄国。俄国人对此深信不疑,在他们看来,更重要的喀山和察里津(伏尔加格勒)都能归还,萨拉托夫没有道理会一直占领。

他们对中国的诚意很满意。

中国当然对沙皇愿意放弃西伯利亚、伏尔加河下游一带的态度表示赞赏,但乌拉尔地区也不能作为争议区域,争议会带来冲突,中国希望将乌拉尔地区的问题一次解决,以免给两国关系留下隐患。

中国的建议是,如果沙皇对乌拉尔地区的割让存有政治上的困难的话,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出售这里的主权,中国愿意放弃俄国尚未交付的战争赔款,来购买这里的主权。

俄国人却表示,出售本国领土,可能引起的非议更大。俄国人建议,在乌拉尔地区,设立一个中立区或者缓冲国,这里接受中俄两国共同保护,毕竟这里的主要居民是中国人和俄国人,这个设置是合理的。双方可以在这里同时派遣总督管辖两大族群,或者由两国选择一个贵族来统治这里,两国给予保证,并享有特殊权力。

茹科夫斯基甚至天真的认为,两国联姻的周淳王孙夫妇,就是最合适的王室候选人,不妨让王孙夫妇来这里统治,同时加冕,共同统治这里的中国和俄罗斯人。当然,他们刚刚获得的阿萨姆王权依然保留。

中国人则认为,让王孙夫妇管理两个相隔万里之遥的国土,在行政上十分不便。但也愿意考虑俄国设立缓冲国的建议,但必须由中国派遣皇室成员,中国认为这里并不存在争议,两国政府间本就达成了协议,只是因为沙皇的原因,才没有确定。中国在这里享有完全独立自主的管辖权。

谈判短时间内无法达成一致,加上国内战争已经开始,茹科夫斯基让其他人接替他进行谈判,他本人迅回国,俄国軍队已经开赴前线,战斗已经打响。而且战况出现了不利于俄国的情况,普鲁士軍队调动迅,战争开始后一个星期就度过维斯瓦河,包围了华沙。奥地利军队则主要从南路进攻,他们从黑海沿岸攻入了乌克兰。

同时奥斯曼帝国突然宣布,他们跟普奥结盟,向俄国宣战。奥斯曼大军从克里米亚半岛出击,沿第聂伯河进军。奥斯曼海军与奥地利海军联合在黑海方向,向俄国黑海舰队起攻击。

战争全面展开。

虽然局面看似被动,但主要是俄国的领土太大,调动又向来不是俄国的长项,俄国人并没有将初期帝国的行动看作不利局面,而是在加紧动员軍队,战前俄国的三十万常备军,显然不足以应付这场战争。

沙皇的参谋部认为至少应该动员一百万以上的軍队,从中古逐步遣返的战俘,成为一支不需要动员的现役部队。他们不但年龄合适,而且过去的就是成建制的部队,尽管战争中被俘,可大都经历过数年战争,战斗经验丰富,军官和士兵甚至都是现成的,拿起武器就能战斗。

因此从中国遣返的俘虏,迅被武装起来,奔赴前线。这些可怜的人儿,刚刚摆脱了苦役,就又进入了地狱。

俘虏主要被派去了南线,用来跟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軍队作战,俄军的战术是,先集中主要兵力打垮相对比较弱的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然后集中主力跟顽强的普鲁士决战。

敢于做出这个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俄国海军在黑海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在跟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联合海军作战中取得了完胜,基本上歼灭了两国舰队。

俄国的国力加上军国化的背景,让俄国人的軍队建设向来很重视,上次战争中,俄国的黑海舰队基本上覆灭,但之后俄国迅重建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十四节 英国态度的转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