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盛唐发动机>第九十四章电力的曙光
在发飙,没有办法,没有人懂造船,木头和钢铁毕竟不是一样的。更何况是河里的小船,和海里的完全不一样。吴怀斌实在没有办法,无奈,又找了一帮铁匠,打制了一艘3米多长,吴怀斌按前世的大货船的船型。谁知道拿到海边放在小河上,还没有弄好就沉了,捞上来仔细检查才知道,船壳没有焊接好漏水了,于是长安城里又多了一段关于越国公的笑话。

年无声无息的来,热闹非凡的走,正月十五的烟花依然华盖长安。只是今年不同去年时,去年是吴怀斌刻意隐瞒,而今年是李二大肆宣传,彰显自己强劲的国力,正月十五放烟花被李二以律条的形式定了下来。36寸的制造困难,耗资巨大,被吴怀斌毫不犹豫的裁掉了。更多的24寸,20寸,18寸点缀其中,效果却是比去年好的多。

所有大唐人,在看烟花后感叹其美丽,和那些美丽的邂逅一样,时刻留在心底。朴熙真看到这烟花却是冰冷的全身如同浸在冰水里。他在一个户部郎中的口中得到,大唐去年的税赋.钢铁产量,粮食产量的等数据。去年大唐的税赋收入1千8百万贯,这税收可以和前隋鼎盛时期相近,而钢铁的产量更加让人咋舌的8百万担。现在就居然是用担,记得前年的时候还是500万斤,还是有虚数的,什么时候开始用的是担?是不是弄错了单位。粮食到是没有多少变化,只是这马铃薯是什么东西?2百多万斤?这样小的产量也上册子?朴熙真越来越看不懂大唐的数据了

朴熙真是渊盖苏文的贴身家将,大唐的强大,使渊盖苏文天天如履薄冰。前年的颉利战死,10万突厥军队,跑回草原的居然不到1万。这个消息传到高句丽,荣留王立刻准备上表称臣,而渊盖苏文积极准备作战,他太了解那个以中原自居国度的德行。荣留王和渊盖苏文政见不同,让两人水火不容。

泾水之战新武器的应用,不可避免的泄露出去。朴熙真在战场上搜寻过,那道明显用血染成的色带,朴熙真搞不清楚是什么武器造成的。问了附近的山民,只得到零零碎碎的消息,直到越国公回朝时才第一次见到那些武器。

曾经纠缠过鸿胪寺,结果答应他的郎官被逮捕入狱,最后去崖州钓鱼了。辗转很多门路,认识一个近卫军第3师的一个连长,提出买一支步枪。那连长脸色立即变了,朴熙真以为是钱不够,最后出到5千贯了,那连长不得不说出原因。所有枪支,非战时,不得出营,人手一枪,一枪一号,专人专管。根本没有空子可以钻,那怕是损坏的枪械都要回收。

高句丽在行动,倭人也在行动,只是他们寻找的东西不一样,倭人的贪婪不仅仅局限于武器,而是对整个大唐所有技术的。给所有的大臣府上派仆役,派学者,不收就跪在府门前,还不收就切腹自杀。当然就几个有名的大臣才有这待遇,我们的吴怀斌也有这样的待遇。那时候吴怀斌在研究电力应用,根本不理这事情,那个倭人在越国公府跪了两天。


状态提示:第九十四章电力的曙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