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513节 跨湖奇袭 6
亡关头快来临时爆发出“元首的愤怒”,蒋介石在中日战争期间曾因为局势不断恶化而在卫生间里放声吼叫以发泄心头的绝望、无力、恐惧,斯大林自然也不例外)。唯一的原因是,斯大林真的无法忍受了。在接下来的五分钟内,斯大林“犹如一个泼妇般歇斯底里地不断破口大骂蒋纬国”,贝利亚在背后对心腹说道,“他要求我立刻干掉蒋纬国,不管是秘密的暗杀还是公开的刺杀,只要能把蒋纬国送进地狱就可以了。我不得不唯唯诺诺地答应,但我知道这根本是做不到的。我策划了十多次对蒋纬国的暗杀和刺杀,但都归于失败,蒋纬国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地被杀掉。非常需要注意的是,他一直都在痛骂着蒋纬国,没有只言片语提到希特勒,由此可见,他对蒋纬国的痛恨已经超过了对希特勒”。

正如贝利亚叙述的那样,斯大林对蒋纬国的痛恨已经超过了对希特勒,因为蒋纬国“比希特勒更可恨、更招人恨”,这场苏联战争,希特勒的德国虽然是苏联的第一大敌,但中国给苏联带来的危害甚至不逊于德国,希特勒在正面逼得斯大林几乎走投无路,而蒋纬国则在背后一次又一次地对斯大林捅黑刀下黑手,一个摧毁着苏联的前线,一个摧毁着苏联的后方,很显然,虽然蒋纬国的战果大不如希特勒,但蒋纬国让斯大林更痛恨。如果说希特勒是强盗、坏人,蒋纬国就是小偷、小人,强盗是明火执仗地打劫,小偷则是钻空子占便宜,众所周知,小人要比坏人更加可恨。斯大林算是恨透了蒋纬国。

得知南京军突袭巴库的消息后,希特勒的震惊不亚于斯大林的震惊,只不过,斯大林震惊之后是极度的恐惧,希特勒震惊之后是极度的狂喜,德军高层更是欢声雷动。“太好了!中国盟军这一手玩得真是太出色了!一下子就刺中了苏联人的死穴!”希特勒心花怒放同时也有些疑惑,因为南京军这个行动的手笔无疑是不小的,意义和价值更是巨大的,但在事先居然没有通知他,希特勒虽然无权指挥中国军队,可他好歹是联盟国的“总盟主”,被蒙在鼓里显然让他感到一丝不快。希特勒随即急匆匆地召见了商震。

面对希特勒的困惑和略微的不悦,商震解释道:“尊敬的元首,我们绝无隐瞒您以及德国的意思,中德是一体的,我们不可能做出任何损害德国利益的事情。此次我军巴库作战,之所以没有事先通知您,主要是出于一种‘善意的隐瞒’,这是蒋纬国亲自批准的,在这里,我要代表蒋纬国向您郑重致歉。”

希特勒愈发不解:“为什么说是‘善意的隐瞒’?”

商震笑了笑:“元首阁下,我军横渡里海、奇袭巴库,自然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正在斯大林格勒战场上陷入苦战的德国军队而言,无疑起到了极大的援助作用。如果事先通知您,您可能会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场不需要更多的援兵了,而把一部分援兵用于莫斯科或列宁格勒,那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希特勒立刻明白商震以及商震背后的蒋纬国、南京军高层的暗示,他先是醒悟,随后感到隐隐的惭愧。希特勒并不是死要面子的人,他立刻神色一正,认真地表示歉意:“你们做的很对,虽然隐瞒了我,但却有利于德国,有利于德国大局。”

商震趁热打铁地说道:“元首阁下,斯大林格勒战场上的苏军很有可能要放弃斯大林格勒,最起码的也会抽调大批部队反扑巴库,因此,巴库的我军部队急需德军援助,但时间太紧急了,德军地面部队难以抢在苏军前面抵达巴库,所以...”

希特勒连连点头:“我明白了。”他随即拿起了办公桌上的一部电话,“立刻让库特·斯图登特将军来我这里一趟!”

南京军奇袭巴库对斯大林格勒战局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苏军总指挥铁木辛哥元帅被迫抽调一个主力军、五万余兵力离开斯大林格勒战场,星夜兼程地乘坐火车驶向外高加索,德军总指挥龙德施泰特元帅迅速觉察到苏军因为兵力不足而暴露出的几个薄弱处,随即集中兵力展开猛攻,恶战一天一夜,德军成功撕碎苏军多处防线,使得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场上进一步地占据了上风,夺取五分之四以上的城区,苏军无力发动反攻,不得不全线转入防御,并且放弃了大片地区。战至此时,斯大林格勒的局势已经十分明朗,苏军完全被德军压着打,德军只要有足够时间,占领这座城市的胜算是非常高的。

苏军对巴库的反击由外高加索军区部队、北高加索军区部队以及从斯大林格勒战场上开赴来的援兵共同承担,外高加索军区司令科孜洛夫中将和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彼得罗夫中将都接受从莫斯科飞来的华西列夫斯基的指挥,反击苏军总计十万余兵力,实力远超过南京军。南京军总部在一八零旅展开攻击后也已经争分夺秒地调兵遣将,第180师另外两个旅乘坐着火车,披星戴月地从中亚西南部出发,火速地赶往里海东岸的土库曼巴希港口,再乘坐伊朗提供的船只,横渡里海,踏上巴库战场参战。不过,南京军后续部队抵达巴库需要一定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南京军一方面向德军请求援助,一方面动用伊朗军发动新一轮的攻势。

动用伊朗军减缓一八零旅的压力,是南京军总部迫不得已的决定,因为伊朗军在先前战事中的表现只能用“令人不敢恭维”来形容,虽然苏军在很


状态提示:第513节 跨湖奇袭 6--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